人保財險“保險+期貨”保障膠農“錢袋子” 11月1至3日,在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班洪鄉班洪村,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臨滄市分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臨滄市分公司)聯合某期貨有限責任公司、滄源縣政府舉行滄源縣橡膠“保險+期貨”鄉村振興項目理賠暨培訓儀式,為班洪鄉548戶膠農支付賠款57萬元。至此,人保財險臨滄市分公司近三年累計賠款360.61萬元,受到當地政府和膠農的一致好評。…
雲南滄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雲平台正式上線 會議現場。 近日,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雲平台上線暨培訓會議召開,標志著滄源佤族自治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雲平台正式上線。…
臨滄滄源用好紅色資源 做實黨史學習教育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用活班老、班洪紅色教育基地、岩帥革命老區等優質紅色資源,有序組織現場研學,用心講好紅色故事,多措並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在感悟歷史中接受精神洗禮,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 用好資源載體,讓紅色足跡熠熠生輝。…
臨滄滄源“五個一”推動城市基層治理組織化 網格信息員深入網格開展工作。滄源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以列入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為契機,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發揮城市黨建在城市治理工作的引領作用,通過織密一張網格體系等“五個一”推動城市基層治理組織化,不斷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能力。…
雲南臨滄多舉措保護南滾河生物多樣性 近來,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在開展自然保護區管護、研究工作中,採取多項舉措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臨滄市境內,總面積50887公頃。…
臨滄滄源以“三化”推進城鄉旅游發展 近年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以高A級景區標准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旅融合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民職業化為路徑,著力推進城鄉旅游一體化發展。 以高A級景區標准推進農村城鎮化。…
臨滄滄源“三個組織化”結出豐碩果實 近年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抓實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三個組織化”,結出豐碩果實。 產業扶貧組織化,種下美好生活新希望 滄源以縣統籌、鄉實施的方式,全覆蓋成立鄉鎮扶貧開發公司,全面推行“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圍繞“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特色產業發展思路,組織化、市場化、集約化推進產業發展,烤煙、茶葉、甘蔗等傳統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沃柑、無筋豆、蜂蜜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初具規模,有效帶動群眾增收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貧困群眾戶均產業增收達16222元。…
雲南滄源:破除舊習 以新面貌邁進新時代 “陋居於高山,跋涉於深林,果腹於狩獵”這是過去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岩帥鎮拉祜族人的真實寫照。早先岩帥的拉祜族先民大多以狩獵為生,聚居地也多在偏遠的深山老林地帶,多不與外族交流,甚至不允許與外族通婚,過著原始的生活。…
“火車頭”帶動 搬遷新村變示范村 賀柯新村是一個移民搬遷新村,位於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省鎮,是2016年滿坎村12組66戶226名村民從3公裡外的老村委會遷出至此形成的一個自然村落。近年來,通過能人帶動,激發群眾自主發展,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的民族特色示范村,形成了“一個能人帶群眾、兩個機制理寨子、三個群體(幫扶單位、能人、農戶)共參與、四個享有顯成效”的一套示范體系。…
雲南滄源: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 今年以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積極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員,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圍繞“五強五帶頭”標准,滄源縣機關單位黨組織開展模范機關和基層黨建示范點“雙創”活動,深入推進黨員干部在落實要求上履職盡責、在做好本職工作上突出實效、在為民服務上樹好形象。…
雲南滄源:強化實用技能培訓 助力脫貧攻堅 供圖 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近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結合“直過民族”生產生活實際,著力抓實群眾生產生活實用技能培訓,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爭做學用科技、勤勞致富的帶頭人,組織2100名農村群眾到縣職業技術學校進行脫產培訓,送教下鄉2400人,以技能扶貧“造血”方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助力群眾走上致富路。 勐董鎮帕良村三組村民李海波說:“通過這次培訓,我學習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學到了飲食安全、理財、家庭急救等生活常識,知道了如何制作面點、腌制臘肉、咸菜等生活技能,也了解了一些禁毒防艾等法律法規知識,作為邊境線上的一名普通群眾我感謝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雲南滄源文旅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近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人文和資源優勢,發展全域旅游,深入挖掘資源潛力,精心打造特色項目,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文旅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群眾從中獲得了旅游帶來的紅利,有力助推全縣脫貧攻堅。2019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12.67萬人次,同比增長25.02%﹔實現旅游收入63.67億元,同比增長30.08%。…
雲南滄源:抓實應急廣播建設 凝聚民心促發展 近來,為滿足基層應急與宣傳需要,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全面加快組織實施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先后建成1個縣級總控平台、10個鄉(鎮)分控平台和93個行政村、94個抵邊自然村、93個升級改造點終端的應急廣播體系。 為加快推進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提升縣鄉村三級應急信息發布能力,滄源縣整合融媒體中心資源,應急廣播指揮中心監控大屏與融媒體指揮中心監控大屏共享,預留融媒體與應急廣播接入端口,廣播電台信號與應急廣播信號融合,形成縣鄉村統一協調、上下貫通、可管可控、綜合覆蓋的應急廣播體系。…
臨滄滄源:全面推進村干部培養工作標准化規范化特色化 供圖 近年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著重從培養、管理、儲備入手,積極推進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推動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為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提供人才支撐。 據悉,滄源強力推進“12345”黨員素質提升工程,組織全縣215名村黨組織書記、主任、部分致富帶頭人到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就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內容進行能力素質提升培訓,創新運用“情景模擬”教學方式,開展基層黨組織書記“三會一課”及發展黨員流程培訓,強化分類培訓 ,促培育標准化。…
臨滄滄源:黨建引領奏響沿邊小康村幸福樂章 刀董村文化活動室 近年來,臨滄市滄源縣以黨建引領,抓實邊境小康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基層社會化治理工作,詮釋黨建與發展兩抓雙促進,奏響沿邊小康村群眾生活的幸福樂章。 滄源縣勐董鎮刀董村就是一個突出的邊境小康村建設示范點,它坐落於祖國西南邊陲,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4.979公裡。…
臨滄滄源:抓實“村庄清潔行動”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近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以開展“村庄清潔行動”為抓手,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2019年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被列為全國首批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 據悉,滄源有效銜接脫貧攻堅指揮體系,42名處級領導擔任鄉(鎮)指揮長抓實村庄清潔行動,做到一線督戰。…
臨滄滄源:強化輿論引導形成戰“疫”共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高度重視輿論引導工作,認真抓實媒體宣傳、社會宣傳、對外宣傳工作,在全縣范圍內形成奮發向上共抗疫情的氛圍。 據悉,結合當地少數民族特色,滄源縣採取多形式雙語宣傳抓實疫情防控工作,制作《公眾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和《預防小知識》佤語微視頻,制作了1部佤漢雙語戰“疫”MV,戰“疫”歌曲3首,通過“佤山先鋒”“滄源融媒”等微信公眾號以及當地電視台播放,收集各行各業,各鄉鎮防疫措施和典型素材,組織縣融媒體中心到防疫一線做好釆訪報道,在縣內營造積極向上的戰“疫”氛圍。…
推進復工復產 臨滄滄源創建“5+1”保障機制 近期,為抓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工作,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創建“5+1”服務保障機制,做足復工復產前准備、做實復工復產中服務工作,確保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保持社會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據悉,滄源縣以鄉鎮為基本單元劃定14個片區,在每個片區建立“5+1”服務保障工作機制,即:明確1名處級領導挂包指導、指定1個責任部門挂包服務、抽調1名公安民警駐點維穩、選派1名醫務工作者定點監測服務、建立1個臨時黨支部統籌協調服務。…
雲南滄源15支醫療小分隊進企業助力復工復產 供圖 近期,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按照“工種要齊全,技術骨干要到位,工人要到位,做好與縣醫療小分隊對接,工人體檢后身體要健康,有應對疫情應急預案”企業復工復產六項要求,認真抓實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工作,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兩手抓、兩不誤,有序推進。 據悉,滄源縣組建了15支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醫療小分隊,到各企業、各項目工地開展疫情防控醫療服務,跟蹤、監督和指導落實體溫檢測、消毒、保潔等防控措施已與108家企業建立結對防控,開展培訓28場956人,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04份。…
臨滄滄源:黨員干部在抗疫一線踐行初心和使命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抓住“關鍵少數”、發動“絕大多數”、緊盯重點環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迅速行動奔赴各條戰線,奮戰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線,讓黨旗、黨徽始終飄揚和閃耀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黨建引領 筑牢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 滄源縣成立以成立了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滄源縣委組織部門印發了黨組織和黨員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倡議書,全縣各級黨組織實行24小時值班工作制度,做到凡是涉及疫情防控的事宜組織必管,確保了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臨滄滄源:捐贈物資獻愛心 萬眾一心抗疫情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部分企業和民間組織主動擔起社會責任,積極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 2月2日,滄源縣伊斯蘭教固定處管理小組通過縣紅十字會向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捐贈方便面60箱、礦泉水50件、火腿腸8件。…
臨滄滄源:流動喇叭山裡轉 疫情防控全覆蓋 一大早,村子裡來了摩托車隊,車上載著小喇叭,后座上插著黨旗,喇叭裡正雙語播報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小知識“不打歌、不聚會、不聚餐、不野炊、不走親訪友、不請客吃飯……”這是由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各黨支部的黨員先鋒隊組成的疫情防控宣傳隊進村入戶做疫情防控常識宣傳。 據悉,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滄源縣各鄉鎮、村、組積極組建常識宣傳隊。…
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滄源紀檢監察干部在行動 為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工作紀律,確保責任壓緊壓實,1月26日至27日,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紀委監委組建3個監督檢查組,對各鄉(鎮)黨委、各村黨組織履行疫情防控工作主體責任,全縣縣級衛生健康部門、各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永和口岸等履行行業責任情況進行專項監督檢查。 在每個檢查點,檢查組仔細查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檢測登記記錄,並就防控措施落實、人員值班值守等情況進行重點督查。…
雲南滄源:雙語宣傳抓實疫情防控 近期,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結合民族特色,採取多形式雙語宣傳抓實疫情防控工作。 據悉,滄源縣制作了佤、漢雙語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宣傳片,在電視、戶外大屏播放,在廣播上播發佤、漢雙語疫情防治常識,向廣大群眾、少數民族宣傳一些樂於接受的防控知識,讓大家一看就懂、一聽就會。…
雲南省滄源縣黨建引領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近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堅持用發展成果檢驗黨建成效,推動基層黨建與改革發展有機銜接,與中心工作同向發力,推進黨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族團結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滄源縣採取“村黨組織+合作社(公司)+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推進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漢佤會話讀本》在滄源舉行首發儀式 近日,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佤族文化研究會在滄源舉行《漢佤會話讀本》首發儀式,研究會常務理事和縣直相關部門的領導參加了首發儀式。 據悉,《漢佤會話讀本》是由臨滄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文化精品項目資助,全書共分佤文方案、現代佤語詞匯、會話、閱讀四篇,會話除了完整地記錄了佤語聲母、韻母的讀寫方法,還收錄了2320多個漢佤常用詞匯和佤族的部分諺語、謎語、歌謠和傳說故事。…
臨滄滄源:強基固本 筑牢戰斗堡壘 近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牢固樹立“黨的力量來源於組織、組織的根基在於基層”工作導向,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實施“領頭雁”培養工程、創新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全面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著力抓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基固本,筑牢戰斗堡壘。 據悉,滄源縣堅持“一村一策”和“一名縣委領導班子成員聯村整頓、一名鄉(鎮)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包村整頓、一名第一書記駐村整頓、一個縣級以上機關單位結對整頓”“四個一”整頓措施,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全面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臨滄滄源:破解六大難題 擺脫絕對貧困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努力破解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旅游、內生動力、基層辦事能力、集體經濟等六大制約發展難題,闖出了一條邊疆“直過民族”地區擺脫絕對貧困的成功路子,闊步邁向筑夢新時代的康庄大道。 破解基礎設施滯后難題,滄源縣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32.78億元,強勢推進脫貧攻堅項目包裝、審批、落地,水、電、路、網等各項基礎設施全面達標。…
滄源消防救援大隊走深走實主題教育 滄源佤族自治縣消防救援大隊准確把握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要求,把“守初心、擔使命”轉化為銳意進取、主動作為的強大動力,把“找差距、抓落實”轉化為補短板、求突破的實際行動。 嚴格對標對表,制定整體和每月、每周集中學習、個人自學計劃,落實“每日一學”“每日一課”,先后集中交流學習討論5次,到駐地烈士陵園、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參觀見學2次,參加支隊理論讀書班1期,指戰員撰寫心得體會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