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姚安縣光祿鎮:和美鄉村 “金葉”情濃 一座姚州城,半部雲南史。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光祿鎮曾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姚嶲古道”的重要節點,是古代姚安地區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千年歷史沉澱出的質朴與悠然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90后”新農人與土地的“雙向奔赴” “看!就是那個小伙子,別看他年輕,種地可是一把好手。”順著技術人員指的方向看去,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光祿鎮綠油油的田野裡,一個皮膚黝黑的小伙子正熟練的操作著培土機。…
匠人“虫生” 2020年,楚雄州煙草專賣局依托雲南省煙草專賣局綠色防控重點項目,開展了楚雄本地土著天敵昆虫叉角厲蝽應用技術攻關。 經過團隊二千多個日夜的研發推廣,攻克了叉角厲蝽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建成了單季產能1000萬頭的叉角厲蝽規模化生產線,可滿足全省50萬畝烤煙需要。…
用心描繪美麗村庄新畫卷 初夏時節,踏入雲南省楚雄市三街鎮力戈村,無論是進村的路口,還是農家房前屋后的小花台,都盛開著各式鮮花,爭奇斗艷。鄉村道路干淨整潔,藍天白雲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動人的美麗村庄畫卷。…
返鄉創業“探路者” 增收路上“帶頭人” “他真的是敢闖敢拼,干起事來也非常有魄力……”聊起山玉榮,村民們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今年51歲的山玉榮,是雲南省楚雄州牟定縣安樂鄉安益村人,2009年到2016年都在外打工,由於沒有一技之長,他和妻子在外務工並不順暢。…
馮禹富的“定心丸” “這水從大血廠水庫抽上來,今年干得很,還好村委會和煙草部門部署得早,提前修了水管、蓄水池。”伴隨著抽水機嗡嗡嗡的響聲,望著汩汩清泉從引水管流入到蓄水塘中,馮禹富才放下心來。…
面對旱情,辦法總比困難多 這段時間,在雲南省大姚縣新街鎮大古衙村委會大桃樹村小組的田野上,一個臨時蓄水池成為了當地農戶的“救命池”。這個由村民王志全自建的200立方米蓄水池,在連月的干旱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鄉村“三變”迎來幸福“蝶變” 這幾天,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共和鎮軍屯村村民李建興閑了下來,忙了這麼長時間,除了承包種地的收入外,他還領到一筆去年村裡的年終分紅。孩子讀了書、有了房和車、收入也不錯,對於現在的日子,李建興挺知足。…
張錦文家的“土地銀行” “老張,又到城裡去啊?”
張錦文笑瞇瞇地放下車窗跟同村人打招呼:“這幾天地裡事少,兒子應付得來,我帶著你嬸子去楚雄市裡玩。”
張錦文家在楚雄州姚安縣光祿鎮福光村委會福光村三組,今年60歲的他身材壯實,黝黑的臉龐寫著常年勞作的風霜。…
智能烘烤“點葉成金”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在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獅山鎮小石板村,一排排嶄新的電烤房矗立田間。2023年,30座電烤房的建設完工,不僅為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更標志著武定縣在推進烘烤向清潔能源方式轉變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雲南牟定產業綜合體建設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在雲南省楚雄州牟定縣共和鎮,鄉村振興的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近年來,共和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軍屯村為中心,傾力打造了一個獨特的煙區產業綜合體。…
優化產業布局 “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底色 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州牟定縣共和鎮把“綠色”作為衡量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准,聚焦光伏等綠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持續優化產業布局,積極探索科技賦能、綠色賦能、文化賦能,推動主導產業減負提檔、綠色產業提質提效、特色產業有聲有色,以實際行動擦亮共和鎮“綠色”發展底色。
牟定縣共和鎮生態宜居村庄。…
楚雄州版權交易中心成立 保護傳統彝繡紋樣 3月24日,楚雄州版權交易中心在楚雄州文化發展集團公司版權服務工作站挂牌成立,此舉對傳統彝繡紋樣保護及產業轉化,促進楚雄州版權產業健康發展和彝繡知識產權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彝繡展示。…
冬閑田裡的“增收賬” 三月,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官屯鎮馬游村種植的芥菜進入採收尾聲。田間地頭,處處透著春天的氣息,在綠油油的菜地裡,村民們正忙著砍收成熟的芥菜,農機滿載芥菜開往交售地。…
鄉村振興亮出“金色名片” 3月,走進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鎮法邑村委會,一幅濃墨重彩的田園畫卷映入眼帘,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仿佛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
近年來,子午鎮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通過土地整理和高標准農田建設,使得11400余畝農田煥發出新的生機。…
被兩次點贊的“楚雄彝繡”究竟是啥樣→ 3月10日上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雲南省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會議向媒體開放,王寧等代表回答了境內外媒體記者關心關注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書記王寧
在回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
關於雲南資源經濟的提問時
現場舉了
四個資源變產業的實例
其中提到
楚雄彝繡“繡”出了億元產業
去年收入2.75億元
帶動了5.7萬名繡娘增收
彝族繡娘在制作彝繡服飾 夏天彧 攝
關於記者提問
雲南採取了哪些措施促進農民特別是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副書記石玉鋼提到在就業方面
堅持轉移就業與就近就地就業“兩手抓”
特別是以家門口產業推進家門口就業
楚雄彝繡帶動5.7萬繡娘人均增收2至4萬
兩位代表點贊的“楚雄彝繡”
究竟是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
傳承發展彝繡技藝
帶動家門口就業
促進百姓增收致富的?
一起來看
↓↓↓
楚雄州在彝繡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深挖彝繡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民生價值,推進千年彝繡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彝繡特色文化產業打造成為惠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楚雄彝繡逐漸成為彩雲之南文化新名片。…
村民王曉華的“花田喜事” 初春時節,走進雲南省楚雄州牟定縣共和鎮軍屯村宋官屯小組,一簇簇明黃映入眼帘,油菜花在風中搖曳,蜜蜂在花間飛舞,置身其中讓人心曠神怡。春風吹過花海,也為王曉華帶來了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