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兩次點贊的“楚雄彝繡”究竟是啥樣→

3月10日上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雲南省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會議向媒體開放,王寧等代表回答了境內外媒體記者關心關注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書記王寧
在回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
關於雲南資源經濟的提問時
現場舉了
四個資源變產業的實例
其中提到
楚雄彝繡“繡”出了億元產業
去年收入2.75億元
帶動了5.7萬名繡娘增收
彝族繡娘在制作彝繡服飾 夏天彧 攝
關於記者提問
雲南採取了哪些措施促進農民特別是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副書記石玉鋼提到在就業方面
堅持轉移就業與就近就地就業“兩手抓”
特別是以家門口產業推進家門口就業
楚雄彝繡帶動5.7萬繡娘人均增收2至4萬
兩位代表點贊的“楚雄彝繡”
究竟是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
傳承發展彝繡技藝
帶動家門口就業
促進百姓增收致富的?
一起來看
↓↓↓
楚雄州在彝繡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深挖彝繡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民生價值,推進千年彝繡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彝繡特色文化產業打造成為惠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楚雄彝繡逐漸成為彩雲之南文化新名片。
彝繡服飾走秀 王洪 攝
被譽為“賽裝之源、彝繡之根”的永仁直苴彝族賽裝節,至今已有1350多年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鄉村T台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眾多來自國內外的游客、攝影愛好者、民俗專家、服裝設計師等雲集永仁直苴,共赴這場穿越時空的美麗約會。彝族服飾以其精美的圖案、豐富的色彩、深刻的寓意,在賽裝節一經亮相,便備受青睞,成功“出圈”。
永仁直苴賽裝節
從北京時裝周、上海時裝周,到紐約時裝周,再到去年9月的米蘭時裝周,楚雄彝繡多次在世界時尚舞台展示其傳統生態之美,不斷擴大美譽度和影響力,盡顯傳統文化的無限潛力和市場空間,在國內外掀起“最炫民族風”。
楚雄彝繡亮相米蘭時裝周
彝繡傳承
楚雄州堅持變資源為經濟、建園區促發展、以開放拓市場,實現“繡品變商品、繡片變名片、秀場變市場”三大轉變,跑出了特色化、產業化、品牌化、國際化“加速度”,彝繡特色文化產業成為助力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組建由宣傳部門牽頭抓總的彝繡產業工作專班、州文化發展集團公司、彝繡產業聯合會,出台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37條措施等6項政策,積極構建“宣傳部門拓市場、宣傳委員當點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繡坊”的工作落實機制,一竿子插到底構建全局謀劃和統籌聯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楚雄彝繡產業代表全國特色產業參加2023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並作發布
繡娘們在家門口刺繡
2023年,彝繡產業預計實現增加值2.75億元,同比增長12.25%。5.7萬名繡娘人均年增收達3570元,同比增長12.26%,帶動2000多名殘疾人就近就地就業。全州規上文化企業達43家,其中彝繡企業13家,培育彝繡經營戶538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成彝繡車間77個、繡坊513個。推出“遇見楚雄”“綠羽仙蹤”“福來雲往”三大系列彝繡文創產品。與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上萬個媽祖文創店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楚雄彝繡”“媽祖文化”聯名款產品。與莆田鞋企業合作開發“楚雄彝繡—莆田鞋”聯名款文創產品。創成2個雲南省文化產業園區。命名首批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彝繡工作站13個。成立全國首個彝繡現代產業學院,全州每年培訓繡娘1萬余人次。
楚雄彝繡特色文化產業宣介會文創產品展示
制定全國首個“楚雄彝繡”手工刺繡技術標准。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楚雄彝繡”區域公用品牌。在全國創新推出“彝繡貸”、“彝繡保”、“彝繡郵”、“彝繡園”、“彝繡獎”、“彝繡造”、“彝繡游”、“彝繡秀”、“彝繡識”、“彝繡標”、“彝繡庫”11項舉措。全省8家金融機構向彝繡產業經營主體投放貸款4.29億元、10家物流企業為彝繡企業降低物流成本近40%、2家保險企業為繡娘提供了8745萬元人身意外風險保障。
彝繡數字文化產業園·彝繡產品交易中心彝繡服飾展示
啟動運行全國首個手工業發展指數“新華·彝繡產業發展指數”,楚雄彝繡產業代表全國特色產業參加2023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並作發布。組織彝繡企業參加深圳文博會、雲南文博會、長三角文博會、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展會。楚雄彝繡成功走進上海時裝周、米蘭時裝周,今年,楚雄彝繡將相繼亮相巴黎博覽會和巴黎時裝周。
彝家繡娘 黑興友 攝
啟動概算投資2.2億元的楚雄彝繡數字產業園·彝繡產品交易中心項目規劃建設,一期項目已投入運營,基本完成楚雄繡娘、殘疾人繡工和彝繡傳統紋樣數據庫建設。彝繡秀、繡藝學堂程序投入使用,實現彝繡產品線上交易、產品訂單集中派送及回購、繡娘線上培訓。完成各縣市產品銷售數據,企業、繡紡、車間、合作社、產業園區數量,12個楚雄彝繡團體標准及彝繡產品用工指導價、市場指導價等可視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在彝繡產品交易中心落地國家版權部門批准的“雲南省版權服務工作站”,加快推進傳統刺繡紋樣版權保護。通過建設交易展示中心、產業加工聚集區、線上交易平台、產業服務平台,實現“線上+線下”雙線運營模式,形成1套彝繡產業數字基座,1個彝繡產業支撐平台,3類產業及民生服務平台的彝繡數字化產業發展體系。
彝繡產品
去年12月底,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楚雄時裝周,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國內外服飾互學互鑒互賞的平台。時裝周期間組織了服裝發布、“非遺傳承與發展”全國服裝服飾論壇、非遺雅集、招商引資推介、短視頻大賽等活動,來自馬來西亞、老撾等7個國家和福建省、湖南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及全省16個州市的24個代表隊、1100余套服裝服飾面向群眾舉辦了39場專場發布,促成32個項目達成合作,簽約總金額164.77億元。引發人民日報、新華社、美聯社、法新社等60余家境內外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全網曝光量15.5億次,打造了文化傳播新樣板。
楚雄時裝周盛典
下步,楚雄州將進一步大抓項目建設、大抓經營主體、大抓產品開發、大抓市場拓展、大抓品牌打造、大抓人才培養、大抓宣傳推介,持續提升中國·楚雄時裝周品牌效應,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把楚雄州打造成為全國民族刺繡示范州和全省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撐區。(房滿 張皓程)
來源:楚雄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