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扎根沃土 振興鄉村

時下,正值煙葉中耕管理時節。走進龍潭村的田裡,董庭菊正帶著工人在田間地頭給烤煙揭膜培土。
今年44歲的董庭菊,是雲南省楚雄州牟定縣鳳屯鎮龍豐村委會龍潭村人,也是火頭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龍豐村委會會計兼文書......這些“頭銜”,都是董庭菊2014年返鄉創業后一個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騎三輪車走在田間地頭的董庭菊。杜遠緒攝
敢想敢拼的致富能手
中專畢業后的董庭菊當過書店銷售員、公司文員、水泥廠會計......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后,她覺得與其給別人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
2014年,在朋友的鼓勵下,董庭菊辭去水泥廠的會計工作,毅然返鄉創業。“別人能干的事情,我也可以!”敢想敢干的董庭菊決定回鄉開設養豬場,抱著沒有經驗就創造經驗的沖勁,她開啟了養殖之路。
從零到一的過程,她花了一年時間,作為一個養殖新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就連給小豬做結扎也是自己上手。四年的時間,養豬場的年出圈量就達到了200多頭,年銷售額可達四五十萬,現在的董庭菊已經是鳳屯鎮的養豬能手。
10年的拼搏,董庭菊蓋起了洋房,購置了小汽車,如今為了給孩子更好的上學條件,還在城裡購置了房子,一路敢想敢干的她,用勤勞的雙手讓家裡的日子越過越好。
“文武雙全”的“新農人”
有著多年會計經驗的董庭菊,還是龍豐村委會的會計兼文書。“村裡大大小小的開支都經她手,任職6年來,每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同事董華濤說。
為了擴寬自己的認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2012年,董庭菊還參加了自學考試,實現了從中專到大專的“進階”,現在的她還完成了牟定縣委黨校的本科學習,實現了從大專到本科的躍升。
“貨車、拖拉機、三輪車、覆膜機......各種農用機器隻要你能想到,我都會開,還會修!”董庭菊對自己的技能十分自信。
2023年,為幫助群眾減工降本,牟定縣煙草部門按照每畝40元的投入標准,推行煙葉生產專業化機械化作業推廣示范工作,借著政策惠農東風,董庭菊購置了覆膜機,為提升機器效率,還動手調整了覆膜機鏟子的角度。
今年,在董庭菊的帶動下,村裡的鄉鄰們也紛紛購入了覆膜機,使用中遇到什麼“疑難雜症”,也都會請她過去“問診開方”。“文武雙全”的她在田野裡展現著不一樣的女性力量。
多元發展的帶頭人
近年來,鳳屯鎮大力推廣煙葉、水稻、玉米、油菜、蠶豆等產業輪作,建立煙葉與油料、蔬菜的科學耕種制度。
2022年,在了解了相關政策后,董庭菊承包了71畝地,開啟了種植之路。
董庭菊不僅能吃苦,還愛學習,隻要看到煙草部門的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講技術,她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直到自己完全掌握才罷休。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董庭菊實現了從一個“新人”到“老手”的轉變。如今的她已能熟練掌握烤煙種植技術,膜下小苗移栽、均衡施肥……隻要是技術人員培訓過的技術方法她都了如指掌、運用自如。
既養豬又種煙,董庭菊怎麼忙得過來?於是她在村裡找了十多個村民幫忙栽煙、收煙……每年光支付給村民的工資就有20多萬元。
徐平珍是龍豐村委會龍潭村人,今年54歲,跟著董庭菊干了兩年。“閑著的時候我就在這裡幫她做工,每天能回家做家務、照顧孫子,還能按時領到工資,日子過得很安心。”徐平珍說。
董庭菊的勤學好問、敢想敢干,作為“新農人”,她扎根農村、發展農業,以新技術“馳騁”於田間地頭,帶動鄉鄰“家門口”就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光出彩”。(杜遠緒)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