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張錦文家的“土地銀行”

2024年04月22日16:47 |
小字號

“老張,又到城裡去啊?”

張錦文笑瞇瞇地放下車窗跟同村人打招呼:“這幾天地裡事少,兒子應付得來,我帶著你嬸子去楚雄市裡玩。”

張錦文家在楚雄州姚安縣光祿鎮福光村委會福光村三組,今年60歲的他身材壯實,黝黑的臉龐寫著常年勞作的風霜。

自從兩年前在楚雄市裡買了新房,張錦文一個月裡總要進城住上十多天,用他的話說:“家裡的田地交給了兒子,種地的手藝也傳給了他,現在輪到我們老兩口享享清福了。”

張錦文在清除煙株秸稈,預備栽種青花。-----李家明攝

張錦文在清除煙株秸稈,預備栽種青花。李家明攝

說起種地,張錦文是村裡公認的一把好手。大春種煙種糧,小春種鮮食玉米、豌豆、花菜等,一年到頭地裡安排得滿滿當當。

年底一算賬,張錦文總能比別家多收個千把塊。張錦文常常告誡兒子:“田地是咱庄稼人零存整取的‘土地銀行’,平時的投入就像攢零錢,收獲時得到的就是整錢,攢攢存存,一輩子的幾件紅白喜事就都有了著落。”

因為對土地的這份眷戀,張錦文成了村裡第一波租田種植烤煙的人,從2000年開始,他就大膽“吃蟹”,流轉土地20畝種植烤煙,並持續發展種植規模,至2023年種煙規模達到80余畝。

一開始,張錦文只是專注種植烤煙,在煙草部門的幫助下,他開始嘗試煙稻輪作,后來又在田裡種了豌豆、玉米,收獲以后又接著種植花菜、青菜。

為了縮短玉米的田間生長時間,他還學會了玉米育苗移栽技術,以確保第二年不耽誤移栽煙苗或者播插秧苗﹔為了提高田間管理效率,張錦文特別注重小型農機的運用,機械深耕起壟、機械播苗覆膜、無人機噴藥防害、滴灌施肥澆水……如今,張錦文家的田地已經能輕鬆實現一年兩茬三熟。

張錦文算過一筆賬:“烤煙每畝收入4800元左右,豌豆每畝收入7500元,青花菜每畝收入4000多元……”一年下來,“土地銀行”年收入可達二十五六萬元。拿著收入賬本,張錦文把在外打工的兒子、兒媳都叫回了家:“與其在外漂泊,不如踏踏實實回家,守好老輩人傳下來的土地和手藝。”

如今,張錦文的兒子也跟著父親學了一身盤田種地的好本事,今年父子倆計劃著還要再租上100畝土地,繼續往自家的“土地銀行”裡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張錦文也堅定地相信土地一定不會“辜負”他們的努力。(孫賢)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