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雲南大姚:抗旱保收澆灌“幸福花”

2024年05月11日16:16 |
小字號

今年以來,雲南省楚雄州遭遇嚴重的旱情。據氣象部門統計,截至4月底,平均降雨量僅有9.16毫米,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全州庫塘蓄水量也呈現下滑趨勢。然而,在這片干涸的土地上,一股股抗旱保收的強大力量正在凝聚。

在大姚縣趙家店鎮茅稗田村委會,農戶鄭國華家的農田附近有個特殊的蓄水池。這個蓄水池是煙草部門在2008年投資修建的,旨在解決當地群眾用水難的問題。如今,面對嚴峻的旱情,這個蓄水池再次成為周邊農戶的“抗旱之源”。

羅桂凱正在拉水。王志蓉攝

羅桂凱正在拉水。王志蓉攝

春耕時節,田地裡的運水車來來往往,每一輛車都承載著農戶們對新一年豐收的期望。鄭國華說:“煙草部門提供修建蓄水池的補貼,政府還幫助我們灌滿水池,這讓我們心裡有了底,春耕生產也有保障。”

據了解,茅稗田村委會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自2008年起就分階段實施,其中包括建設數百個水池和水窖,架設數千米的輸水管道,這些設施不僅解決當地多年來的用水難題,更在今年旱情中顯現出其巨大的價值。

回憶起過去抗旱的艱辛,茅稗田村委會二組的村民羅桂凱深有感觸:“以前干旱的時候,連生活用水都成問題。春耕時,我們每天都要到兩公裡外去拉水,折騰兩個小時才能澆一次地。”

現如今,當地的生產用水可以直接從利皮乍水庫通過管道引流到田間。“現在隻要打開閘閥,水就嘩嘩地流到了田裡。”羅桂凱說。

對於大多數農村家庭來說,種植業是主要的收入來源。然而,在山區,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自然條件。蓄水池、水窖和輸水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極大地改善山區的種植環境,並提高應對旱情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為全力應對旱情,大姚縣制定詳細的抗旱應急預案。政府疏通3500余米的溝渠,開挖修建107個臨時蓄水池,購買12034米的水管用於引水,並組織2180余車次的車輛進行拉水補水作業。此外,還購買53台抽水機以應對緊急情況。

在當地黨委、政府以及煙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群眾蓄水、拉水、補水等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大家都為今年的好收成而全力以赴,共同澆灌著這片土地上的“幸福花”。(王志蓉)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