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返鄉創業“探路者” 增收路上“帶頭人”

2024年05月20日16:43 |
小字號

“他真的是敢闖敢拼,干起事來也非常有魄力……”聊起山玉榮,村民們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今年51歲的山玉榮,是雲南省楚雄州牟定縣安樂鄉安益村人,2009年到2016年都在外打工,由於沒有一技之長,他和妻子在外務工並不順暢。考慮到逐年老去的父母和尚且年幼的孩子,夫妻倆2017年返鄉,開始發展種植業。

山玉榮正在牛棚喂牛。孔應秀攝

山玉榮正在牛棚喂牛。孔應秀攝

“誰說農村沒奔頭,回來就要干出個樣來”

回到家鄉后,如何發展?發展什麼?成為了擺在山玉榮面前的難題。由於之前學過烤煙種植,夫妻倆決定從老本行干起。他們能吃苦,幾年下來,購買了農耕機,還在牟定縣城裡買了房子,生活越來越有了盼頭。

2021年,安益村在縣委縣政府、村“兩委”、當地煙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完善了水利設施。山玉榮明白,基礎設施建設好了,發展農業產業就有了更大的保障,他又打起了發展養殖業的主意。

“通過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外出考察,發現黃牛、豬及黑山羊的市場需求大,市場前景可觀,我就有了擴大規模,繼續發展養殖的想法。”山玉榮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說。

山玉榮承包了離村子2公裡的山頭,多方籌資100多萬元,開始大量養殖黃牛、豬及黑山羊。但因養殖市場行情波動較大,好在有烤煙收入兜底,這讓他更加確信了“種養結合”的發展道路。

為了更好規避養殖風險,他繼續投身自己熟悉的烤煙產業,在煙草部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承包100余畝土地,開始了“烤煙+玉米”隔年輪作種植的新模式。

隨著種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和成熟,山玉榮將玉米秸稈等喂養牲畜,牲畜糞便回田成為有機肥,形成了生態有機循環。一年下來,他的純收入也有30余萬元。

“一個人好不算好,大家過得好才是真的好”

“一個人好不算好,大家過得好才是真的好。”這是山玉榮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在發展產業的路上,他的心裡始終沒有忘記鄉親們。他總是盡其所能地幫助群眾,每年招聘工人時,他都會優先聘請村裡的群眾,幫助他們靠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

提起山玉榮,48歲的李顯財很是感慨。“多虧了山大哥,我在村裡一個月就有三千多元收入,一點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少。”

李顯財和八十多歲的母親相依為命,其母親長年需要有人照顧和吃藥打針。自2017年他在山玉榮的養殖場務工開始,每個月就有固定工資2500元左右,活計多的時候還能多勞多得,他和母親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改善。在山玉榮的帶動影響下,李顯財也變得更加勤奮,2020年被村委會推選為村小組的保潔員,又多了一份收入。

在山玉榮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畢成貴就是其中的一個。看到村裡的變化,2023年他毅然返鄉,目前已建成可容納上百頭肉牛的大規模養殖場,今年開春又早早承包了附近200余畝的土地,准備大干一場。

“向黨組織靠攏,為村裡發展盡一份力量”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山玉榮深知農村的廣袤天地大有可為,干勁就更足。為了更好地壯大產業發展,他不斷加強農業知識和經營管理的學習,珍惜每一次村委會組織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同時堅持因地制宜,不斷完善種養結合生產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致富路。

山玉榮一直以來都積極主動向黨組織靠攏,2020年,他如願成為了一名黨員﹔2023年被安益村黨總支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2024年安益村534戶中發展種養結合的就有80余戶,擴大養殖的同時還促進農業種植,盤活了多年撂荒閑置的土地,土地利用率達到98%,年用工量達1100多人次,平均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務工創收220萬余元,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高達10000多元/人。”安益村黨總支副書記王紹宏說道。

“接下來,我還要帶領大伙兒一起加油干,發展更好的產業,建設更美的村子,讓我們的‘錢包’變得更鼓......”山玉榮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孔應秀)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