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旱情,辦法總比困難多

這段時間,在雲南省大姚縣新街鎮大古衙村委會大桃樹村小組的田野上,一個臨時蓄水池成為了當地農戶的“救命池”。這個由村民王志全自建的200立方米蓄水池,在連月的干旱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年初,王志全憑借多年的種植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他預見到可能的旱情,於是決定出資挖建這個蓄水池。
如今,他的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自家的用水問題,還惠及了周邊的5戶村民。移栽期間,這個蓄水池能夠提供足夠的水源,覆蓋250畝田地4至5天的用水量。
王志全的自建蓄水池。劉暢攝
“這個水池裝了智能抽水系統,遙控就能控制,非常方便。”王志全笑著說,他對自己的這個決策感到非常滿意。更讓他高興的是,煙草部門還計劃根據水池的蓄水量給予他們10元/立方米的補貼。
然而,面對持續的干旱和大面積的移栽需求,僅憑一個蓄水池顯然是不夠的。但王志全並不擔憂,因為他知道,他並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我們村委會成立了抗旱小分隊,每天都會給我們送水,直接把水箱拉到田間地頭。”王志全提到的這個抗旱小分隊,是大古衙村委會為應對干旱而成立的臨時應急組織。這個由村黨總支書記、村民小組長、護林員和青壯年群眾組成的團隊,利用農用小貨車、拖拉機和三輪摩托車等各種工具,將水送到田間地頭,為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除了實際的送水行動外,大古衙村委會還通過“政府+煙草部門”雙重網格責任制來進一步應對旱情。政府網格員和煙草部門網格員共同協調水源、土地和機械設備等資源,確保抗旱工作的順利進行。
“現在用水有了雙重保障,生產的其他環節也有政府和煙草部門的雙重保障,我心裡踏實多了。”王志全說。
值得一提的是,煙草部門還下達了第一期抗旱資金1.6萬元,用於大古衙村委會的機井及配套管道建設。這一舉措不僅有力地促進抗旱保生產,還為后續其他作物的種植提供了水源保障。
在這場抗旱行動中,大姚縣多方合力,通過村民自建蓄水、村委會協調送水以及政府與煙草部門的雙重“網格包保”相結合的方式,為農業生產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水動力”。無論是政府、煙草部門還是農戶自身,都在積極應對旱情帶來的挑戰。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真理,也為當地提供了寶貴的抗旱經驗。(劉暢)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