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青山

今年44歲的起榮飛,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紅土坡鎮依黑麼村的一名護林員。性格腼腆、不愛說話,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大山不說話,卻默默滋潤了這裡的百姓﹔起榮飛也不善言語,但他卻用雙腳一步一步、一遍又一遍與山林“對話”,丈量著依黑麼村的大山,守護著這裡的一草一木。
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能堅持一天、一年、幾年,甚至更久,很大的動力源自於心底的熱愛。
起榮飛護林期間撿拾擋在路上的枯枝。張靜梅攝
起榮飛說他之前也外出打工過,但因為自己的性格,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巡山不一樣,大部分時間都不需要我開口說話。”
巡山時,起榮飛走起路來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健步如飛”,仿佛這裡的每一條岔路、每一個坑窪就像自家庭院一樣熟悉,幾分鐘就把隨行的人甩在了身后。
起榮飛也不催促,只是憨厚地往山上的石頭上一坐,靜靜地看著眼前的草木,若不是那件橙色的工作馬甲,一身深色衣服打扮的他仿佛和這片森林融為了一體。
起榮飛和妻子是家裡的勞動力,兩個孩子正在念書,還有老人要照顧,起榮飛知道自己不能一直依靠政府的幫扶。勤勞能干的起榮飛,和村裡大部分鄉鄰一樣,種了烤煙,支撐起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
談及種烤煙,起榮飛的話多了起來。“保護山林是我心裡的事,但種烤煙是我擅長的事,我能多講兩句。”
起榮飛介紹,他種了20年烤煙,今年種了20畝。從移栽到採收,每一個環節他都很在行。隻要技術人員到田間開設技術培訓“小課堂”,他便安安靜靜地在一旁認真學習,無論是啥技術,起榮飛一學就會。
隻要烤煙種下去,巡山回來的起榮飛便到田裡和媳婦一起干活兒,巡山種地兩不誤。
早上七點,起榮飛穿上工作服,有時候會拿上一支電筒,帶上一瓶水便出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責任區域是依黑麼村的861畝山林,走完全程有9公裡,騎摩托加步行需要3個多小時時間,如果遇到“隱患”,清理路上的樹枝,勸誡放牛羊的村民,時間還要更久一些,這樣的山路,起榮飛每天要走兩遍。
起榮飛打開手機裡的軟件,通過定位記錄他每日巡山的足跡,所有信息都會詳細地同步到生態護林員巡護系統。
巡山過程中,起榮飛有時候會碰到野生動物,相互“嚇一跳”之后,動物便跑開了。有時候會遇到放牛羊的村民,他會提醒對方注意防火,或問答或叮囑簡單的幾句話,腳步聲很快又會被林間的風、鳥叫和蟬鳴淹沒。
說是與山林對話,但平淡日子真正過起來,哪有這麼詩意和浪漫,更多的是責任,是日復一日,循環往復的孤獨。
不管是出於責任,為了生計,還是為了這一方水土,起榮飛在這日復一日的枯燥和孤獨中,青山被他守護,他也被這裡的大自然滋養著。
起榮飛說:“這裡的村子都緊挨著大山,最怕誰家的電線碰火、怕人隨便丟煙頭,怕村民家裡的火塘人走火不滅。”在依黑麼村,像起榮飛一樣的護林員有17位,他們在當地林業局的統一管理下,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穿行於重重山林之間,守護著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起榮飛說:“我是一個農民,我要為子孫后代守護好這片青山。”(張靜梅、馬猛)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