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墨重彩繪新景譜新篇

一年之計在於春,廣袤的田野上孕育著無限的希望與生機。走進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共和鎮軍屯村,一幅生機勃勃的農業畫卷正徐徐展開。上百畝連片的農田裡,大粒蠶豆長勢喜人,豆莢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增收故事”。
素有“糧煙基地”美譽的滇中楚雄,正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積極探索“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新路徑。牟定縣以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為契機,通過“三變改革”,即農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有效激活了農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人力資本,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展。
牟定縣共和鎮煙后大粒蠶豆種植。張靜梅攝
創新主體運行,為發展再架“一座橋”
軍屯村積極創新主體運行模式,為鄉村發展架起了堅實的“橋梁”。牟定眾鑫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標志著軍屯村正式踏上了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的征程。
“綜合體內規劃一半種烤煙,一半種糧食,並實施水旱隔年輪作,不僅實現了糧煙協同發展,還有效改良了土壤。”牟定縣煙草專賣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該綜合體由合作社通過統一規劃,將單一的煙葉生產模式與特色經濟作物發展相結合,實現了煙葉與糧食、經濟作物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綜合發展之路。
王曉華,就是綜合體的受益人之一。2022年以前,他一直在外漂泊。用他自己的話說,在外雖然工資高,但開銷也大,務工8年也沒攢多少錢。如今父母年邁,確實需要回家照顧。2023年,王曉華流轉了47畝土地種植烤煙。
以前,村裡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地塊分散,取水困難,種植成本高,每戶的種植面積都很小。
為解決用水難題,2012年,在位於共和鎮軍屯村委會山廟村旁的龍川河支流上,煙草援建水源工程豐樂水庫開工建設。這座庫容達180.09萬方、年供水量160.4萬方,受益面積達2.8萬畝的工程大大推進了這個鄉鎮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
2021年,時任軍屯村黨總支書記的陳繼江又帶領村裡人成立了牟定某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聚零為整”把長期閑置的“巴掌田”變為連片地,由合作社統一經營。
有了水,土地就有了集中管理的條件,村民們種糧食、種烤煙的積極性大大提升起來。“政策上有扶持、技術上有指導,收入不斷提升的同時,也越來越輕鬆了。”王曉華說。
王曉華介紹,他們“享受”到了合作社在機械化深耕、起壟、移栽、覆膜、中耕、烘烤等各個環節的專業化服務。“拿預整地環節來說,四十多畝地,拖拉機下田一天半時間就能完成翻犁,省工省時。”生產成本大大降低,這也是王曉華種植煙葉的底氣所在。
多元化發展,為增收再添“一把火”
更讓王曉華感到欣喜的是,回鄉創業第一年,在做好烤煙種植的基礎上,煙草部門與合作社幫助他們積極探索糧煙融合發展、煙田輪作、煙后作物種植,不斷提升畝均效益。
“烤煙採收結束,我們就組織大型拖拉機進行深耕,以備村民種植小春作物。”陳繼江笑著說,整個煙區綜合體內規劃了煙后大粒蠶豆八百多畝、煙后油菜一百六十多畝。
王曉華算了一筆賬:“烤煙每畝收入可以達到7000元左右(含補貼),煙后油菜每畝預計能收益2000元,2023年每畝地的產值高達9000元左右。”
自2020年至今,以煙葉種植為主,多元產業協調發展,給共和鎮軍屯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陳繼江介紹,合作社內煙葉種植戶售煙均價由30.38元/公斤增長至36.51元/公斤,2021年至2023年輪作區種植繁種玉米2600畝,畝均產值5200元﹔青貯飼料玉米400畝,畝均產值1600元﹔牛奶玉米種植10畝,畝均產值3000元。種植水稻1368畝,畝均產值3000元。煙后種植大粒蠶豆1800畝,畝均產值7000元,種植紅薯、青花菜、蘿卜等特色蔬菜600畝,畝均實現產值4000元。
與此同時,合作社還創建了自主大米品牌——“倉粒寶”,不僅在線下銷售,還在“雲香印象”和“潤粒米泰”平台開展線上銷售。
合作社內種植的大粒蠶豆、玉米、紅薯等作物均有其完整的生產技術標准,其中大面積種植的大粒蠶豆已經取得綠色產品認証証書。近年來,牟定的大粒蠶豆銷往上海、浙江、溫州等地,新鮮的大粒蠶豆48小時內即可到達江浙滬大城市的百姓餐桌。
牟定縣共和鎮預整地。張靜梅攝
“家門口”打工,為就業再鋪“一條路”
除了煙后種植的直接收益外,軍屯村的大部分村民成為了流轉土地勞動力中的一員。
合作社把當地懂烤煙生產技術、有經驗、善管理的農民組織起來,通過專業培訓促使他們逐漸由傳統的參與生產勞作的打工人向科技與專業化轉型,真正成為有工資、有保險的煙葉產業工人。
2023年,煙區產業綜合體內總勞動用工4000個,支付工人工資30萬元,同時為約2600人提供務工機會。
“大春在煙田、小春在蘿卜地,一年中能有300多天在地裡勞作……”軍屯村村民果發芬和大多數村民一樣,她在流轉了自家的土地后,又在合作社內打工。“農忙時每天120元,農閑時每天也有80元,一年到頭下來,能有兩萬多元的額外收入。”果發芬說。
與此同時,軍屯村的二千多名村民也從單家獨戶的生產經營中“解脫”出來,變直接經營為持股分紅。
群眾按照每股100元的量權,通過土地、現金、人口三種方式成為合作社的主人。“截至2023年12月,軍屯村入股村民人數2772人,入股土地面積2972畝,入股現金24.61萬元。”陳繼江介紹。
入股農戶按照“保底租金+股份分紅”方式,在每畝土地每年1000元保底租金收入基礎上,還可根據入股情況參與年終分紅。2024年2月2日,果發芬家也分到了1405元的入股分紅。
像果發芬一樣享受到分紅的村民有668戶,分紅總收益為86萬元,綜合體內全村農戶實現全員參與、全員受益。
牟定縣共和鎮通過創新主體運營模式讓分散的資源“聚起來”,依托產業優勢不斷充盈“糧袋子”“菜籃子”,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鼓起“錢袋子”。(張靜梅)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