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文山:喀斯特上的綠洲 生物多樣性的天堂【2】
2022年07月20日09:4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人民網昆明7月20日電 (記者徐前)“經過多年的努力,文山已經成為喀斯特上的綠洲,生物多樣性的天堂,2021年西疇縣還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7月19日,在“雲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文山專場發布會上,文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鬆濤介紹了文山州在沙漠化綜合治理方面的明顯成效。
文山州面積3.14萬平方公裡,岩溶地貌佔53.4%,石漠化面積佔岩溶面積的71.1%,全州8個縣(市)都是滇桂黔石漠化雲南片區的核心區域,是雲南石漠化最為嚴重、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山人民探索出了“六子登科”的石漠化治理經驗,建立了“河長制”“林長制”體系,通過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全州石漠化綜合治理面積累計達到255萬畝,森林覆蓋率超51%﹔建成“五小水利”工程30余萬件,有效灌溉率從2010年的20.99%提高到現在的34.08%,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經過多年的努力,文山已經成為喀斯特上的綠洲,生物多樣性的天堂,2021年西疇縣還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下一步,文山州將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爭當綠色發展的排頭兵,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和貫穿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圍繞“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路徑,持續探索實踐適合不同區域、不同階段和群眾要求的石漠化治理模式與機制,提高森林覆蓋率,減輕石漠化程度,將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生態保護轉化為帶動全州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全面實現山變綠、水變清、村變美、產業興、社會穩、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 | ![]() |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