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康養

如何應對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

2022年12月29日08:39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應對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

近日,全國多地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者已陸續轉陰。但有關康復后短期內因劇烈運動或造成猝死的討論,卻讓“陽康”后的人們陷入了新一輪的擔憂。

感染新冠病毒會引發病毒性心肌炎嗎?患病毒性心肌炎后應該注意什麼?“陽康”后多久可以鍛煉?科技日報記者為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心肌炎是新冠病毒感染后較少見的並發症

今年4月,《循環》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研究對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期間,歐美23家醫院5.6萬余名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每1000名感染者中,明確或很可能患有急性心肌炎的人數為2.4人,疑似急性心肌炎的人數為4.1人。因此,心肌炎被認為是新冠病毒感染后比較少見的心血管並發症。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變。暴發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為嚴重的類型,它起病急驟,病情進展極其迅速,可導致惡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嚴重時還可引起猝死。”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陳旸介紹,冬春季節是心肌炎的高發季節,雖然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但平時身體健康、無基礎器質性疾病的青壯年和長時間疲勞者是心肌炎的高發人群。

“多種因素均可引發心肌炎,如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等。在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細菌、螺旋體等所致的心肌炎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為常見,像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都可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陳旸說,從臨床來看,感染新冠病毒確實有可能導致心肌炎,但其導致暴發性心肌炎的概率和嚴重程度還有待更多的研究來揭示。

患心肌炎后,需注意哪些問題

研究表明,不同於一般的病毒性心肌炎,新冠病毒感染后導致心肌損傷的危險因素更多,高齡、男性、基礎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免疫抑制和嚴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發生心肌炎。

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病醫學部主任醫師張然提醒,有上述危險因素的人需要做好個人防護,盡量避免新冠病毒感染﹔如果不幸感染,則需要高度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生﹔另外,一定要堅持慢性基礎性疾病的規范治療。

“病毒性心肌炎症狀個體差異性較大,輕症無任何自覺症狀,重症可表現為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張然說,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發熱、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感染前驅症狀后2周左右,如果突然出現胸悶或胸痛、呼吸困難、心悸、頭暈、極度乏力等症狀,就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了。

“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診。確診為病毒心肌炎的患者,無論是輕度或中度,均建議住院治療。”張然強調。

“陽康”后鍛煉身體需謹慎

大多數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能夠自愈,部分患者病情遷延可能留下心律失常和心臟擴大等后遺症。張然告誡,感染新冠病毒后發生心肌炎的患者,在出院后3個月內要注意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定期門診隨訪,根據病情復查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恢復情況。

“需要提醒的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即使抗原檢測或核酸檢測結果已轉陰,仍不建議在2周內進行任何形式的劇烈運動。感染新冠病毒后一段時間內,人體仍處於免疫功能紊亂狀態,過度運動會導致疲勞,降低機體免疫力,容易誘發病毒性心肌炎。”張然說,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礎病、體弱多病的人群以及老年人群體,需要在“陽康”后休息3個月以上才能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恢復鍛煉。(羅朝淑)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