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香格裡拉納帕海迎來今年首批越冬黑頸鶴【3】

2022年09月29日08:25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雲南香格裡拉納帕海迎來今年首批越冬黑頸鶴。陳志明攝
雲南香格裡拉納帕海迎來今年首批越冬黑頸鶴。陳志明攝

人民網迪慶9月29日電 9月26日,雲南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例行監測時,在康幾至嚇學的濕地恢復區內發現4隻黑頸鶴活動,這也是今年納帕海迎接的第一批越冬黑頸鶴。

據西南林業大學鳥類專家劉強介紹,在多數越冬地,黑頸鶴通常在11月上旬開始陸續到達,在次年4月份結束越冬,開始春季遷徙。而位於雲南香格裡拉的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作為黑頸鶴中部越冬種群的主要分布地,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在10月上旬便有黑頸鶴陸續遷來,到次年5月份才遷離完畢,越冬期比其他越冬地都要長,可以說是“來得早,去得晚”。近年來,可能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在9月底便有黑頸鶴遷來,有部分黑頸鶴甚至會在納帕海活動到次年7月份才離開。

目前,中國的黑頸鶴數量共17000余隻,分為3個地域種群。西部種群繁殖於新疆東南部、青海西部、西藏中西部,到西藏中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拉薩河谷地帶越冬﹔中部種群繁殖於青海南部,越冬於雲南西北部香格裡拉納帕海、碧塔海等地﹔東部種群繁殖於四川北部、甘肅東部,越冬於雲南東北部昭通大山包、會澤大橋等地和貴州威寧草海。納帕海地處中國西部橫斷山區候鳥遷飛通道,是眾多候鳥遷徙途中的停歇地和越冬地,加上生境類型較為多樣,因此擁有豐富的鳥類多樣性。

納帕海是黑頸鶴中部種群的重要越冬棲息地,黑頸鶴數量從1984年的61隻增長至近年來的320余隻,2021年冬季增長至387隻,是1984年成立保護區以來的最高記錄。近年來,隨著納帕海濕地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為候鳥遷徙及越冬提供的適應的環境,越冬候鳥和度夏鳥類多樣性逐年顯著提升,不負“飛羽天堂”的美譽。(曾智慧、趙旭燕、陳志明、羅俊、李競若)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