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姜杰:我國有望2030年載人登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首席總設計師姜杰日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透露,我國正研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該火箭的研制將使我國具備2030年前載人登陸月球的能力,為后續月球科考與開發、深空探測及空間資源利用打下基礎。
姜杰說,載人登月一直是數千年來中國人追逐渴求的美好夢想,也是世界大國科技水平和國家實力的綜合體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使命召喚下,實現無人探測向載人登月的重大跨越迫在眉睫,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研制因此備受期待。
她告訴記者,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研制正處於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証階段,火箭的研制將突破13項重大關鍵技術,這些技術決定了火箭的性能指標,是載人登月任務完成的基本前提。另外還包括高性能結構材料應用技術、快速測試發射技術等,這些將影響火箭的技術水平,是火箭方案先進性的重要體現。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研制探索了高效的運載火箭研發制造模式,打造了安全可靠、性能先進的載人運載火箭系列,同時滿足載人月球探測及近地空間站后期運營需求。”姜杰說。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姜杰還透露了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研制前景:重型運載火箭可以跨越式提升我國進入空間和利用空間的能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百噸級,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50噸級,任務覆蓋面廣、適應性強,既可用於空間艙段、空間電站等近地軌道大規模發射任務,也可用於載人登月、載人火星/小行星探測、太陽系邊際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使我國空間活動進入全新的大規模探測階段,保障我國在宇宙探索和空間開發中的優勢地位。
“重型火箭是具有跨代意義的運載火箭,其研制需要8-10年時間。”姜杰說。
她告訴記者,重型運載火箭極具技術先進性,其研制必將伴隨運載火箭設計生產試驗相關一系列關鍵技術的集群突破,牽引運載火箭以及各類新型航天器的集群化發展,並輻射帶動航天相關產業全面發展,促進國家航天科技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跨越式提升,強有力地支撐航天強國戰略。
“同時,重型運載火箭可為我國未來國際商業發射服務開辟新途徑,通過一箭多星、大型空間平台等任務的國際發射,帶動航天發射服務產業的發展。”姜杰說。
可回收火箭技術是當前航天領域較前沿的技術,姜杰表示,我國火箭回收相關的技術攻關也正在開展,其技術難點主要包括發動機多次啟動技術、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等。火箭回收是建設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的重要基礎,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的研制將實現我國航天運輸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復使用的重大跨越,大幅度提升我國進出空間可利用空間的能力。(邱晨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