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地處祖國西南,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望,是中國距印度洋最近的沿邊口岸城市,是中緬經濟走廊的中心節點,是中緬油氣管道入境的首站。
長期以來,瑞麗因邊而興、因邊而活。2019年,瑞麗市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額佔中緬貿易總額的66%左右。
2019年8月30日,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德宏片區(下稱德宏片區)挂牌成立,包括瑞麗主城區和實施“境內關外”監管的姐告邊境貿易區,實施范圍29.74平方公裡,重點發展跨境電商、跨境產能合作、跨境金融等產業,打造沿邊開放先行區、中緬經濟走廊的門戶樞紐。
挂牌以來,德宏片區立足“沿邊”特點,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中緬傳統“胞波”情誼,在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大背景下,亦煥發出新光彩。
國門社區的“居商說事廳”。人民網 程浩 攝
在康文韜辦公室待了兩個多小時,有好幾撥來找他反映問題的,導致採訪時常中斷。康文韜不停說著抱歉,轉而會問:“剛說到哪兒了?”
康文韜是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姐告國門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主任。2019年的數據顯示,這片1.9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11000余名外籍人員工作生活,緬籍人員佔90%左右,涉外矛盾糾紛多且復雜。康文韜的工作之一,就是處理這些矛盾糾紛。
社區調解只是預防和化解涉外矛盾糾紛機制中的一種形式,針對涉外矛盾糾紛多的問題,德宏片區加強部門聯動、建立多元化機制、設立實體服務載體,確保邊境穩定和市場環境良好,為中緬“胞波”情誼歷久彌新保駕護航。
距離口岸幾百米的國門訴訟服務站。人民網 程浩 攝
“居商說事” 解難紓困
今年3月,隨著國內疫情形勢日趨穩定,德宏片區各行業復工復產。可因為疫情期間快遞不接單,大量珠寶翡翠訂單發不出去,可急壞了經營戶。
這不,3月2日,包括1名緬甸經營者在內的6名經營戶走進姐告國門社區,把希望寄托於社區黨委上。
“訂單發不出去,影響生意不說,還造成客源流失……”甫一進門,沒等康文韜開口,6人就開始發牢騷。
耐心聽完訴求,康文韜理理思路,把情況反映到姐告邊境貿易區管委會和市場監管部門。多部門協同調解下,3月3日,快遞公司就對珠寶商戶重新開放了寄運服務。
困擾姐告2000余家珠寶翡翠商戶的“心病”除了,商戶代表送來錦旗,“居商說事好,為民解難快”,短短10個字,彰顯著國門社區黨委“小事不出居委會、大事不過姐告橋”的承諾。
這只是國門社區解決過的經營戶的諸多訴求之一。瑞麗市珠寶行業從業人員6萬多人,緬甸籍人員2萬多人。同時,緬甸翡翠毛料99%以上都是通過瑞麗口岸進入中國市場。如此巨大的交易量和數量眾多的兩國從業人員,決定了瑞麗市珠寶行業中涉外矛盾糾紛比較多。
搭建黨委政府、基層社區、居商群眾溝通橋梁是必然途徑。2013年,姐告國門社區創新“居商說事”制度,將每月9日、19日、29日定為“居商接待日”,康文韜專門把辦公室隔出一半,布置成“居商說事廳”,隻要商戶、群眾有事要說、有求要訴,都向訴求者敞開大門。
2017年的一天,一位緬甸商戶賣給中國游客一塊40多萬元的珠寶,沒幾天中國游客想退,緬甸商戶不退。“這塊珠寶不是我賣給你那塊!”他說中國游客調了包。爭執不下,雙方來到“居商說事廳”。
好在緬甸商戶、中國游客在之前買賣珠寶時都拍過照。經鑒定比對,是同一塊珠寶,看到鑒定結論,緬甸商戶答應退貨。
訴求解決,珠寶商戶送來錦旗。供圖
調處糾紛 當事人服氣
涉外人員多且雜,矛盾糾紛不止集中在珠寶翡翠買賣方面,租房糾紛、快遞糾紛、醫患糾紛……“居商說事廳”很“忙”,一次調解不成,還得多次。為讓“居商說事”這一形式更具可操作性,國門社區邀請有威望的緬甸商戶加入調解員隊伍,方便涉外矛盾糾紛調解。
2017年,緬甸一家旅游公司承租社區一棟民居,兩年后這家公司經營不下去,要求退還押金,中國房東不退。“我們簽的是3年協議,你隻租了兩年,屬於違約,除非你租滿3年,才退押金。”“我租的就是兩年,不信你看合同!”緬甸公司據理力爭。
中國房東打開合同一看,租期寫的是3年,可括號裡的時間總長卻為2年。“你們玩文字游戲。”中國房東堅決不退。
公婆各有理。兩方來到“居商說事廳”,盡管康文韜費盡口舌,可調解仍不成功。第二次,作為瑞麗市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審員,康文韜和緬甸調解員一道,換了個策略,把雙方分開,逐個擊破。第三次,調解終於成功,中國房東退還緬甸公司6萬元押金,雙方握手言和。
社區居住著不少緬甸夫妻,兩口子鬧離婚,“居商說事廳”“橫插”一腳。
索溫和妻子王三妹在姐告經商多年,生意做得不錯,可索溫常夜不歸宿,王三妹要求離婚。2014年9月25日,男女雙方各自邀約10多人向對方施壓,矛盾一觸即發。
康文韜把他們帶到社區。“既然是夫妻,就要尊重家庭,尊重中國的法律。”他和索溫說。經過調解,索溫承認錯誤,王三妹也同意不再提離婚的事。
“我們現在生活得很好,感謝國門社區,要是沒他們的幫助,我們指不定就分開了。”時隔多年,再談起國門社區幫調解夫妻矛盾的事,王三妹話裡透著感激。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國門社區“居商說事廳”年平均調解矛盾糾紛上百起,涉外矛盾糾紛佔30%左右,調處成功率達95%以上。
與城市社區調解涉外矛盾糾紛大多可靠擺事實、講道理不同,受鄉土文化影響,在農村,涉外矛盾糾紛處理起來更需智慧。
位於瑞麗市中部的姐相鄉,與緬甸11個邊境村寨接壤,國境線長22.73公裡,多以田埂、水溝為界,形成了“一寨兩國”“一家兩國”的獨特景象。
特殊的地理位置,邊民之間發生糾紛在所難免。尤其是近年來,中緬雙方邊民貿易往來、社會交往頻繁,各類矛盾糾紛發生的頻率增高,此前的民間自行解決糾紛的形式已不能適應新的要求。
有求必應,應必從速。姐相鄉黨委政府摸索建立“調解員、中緬兩國村社干部和有威望的老人”三方聯調機制,並在轄區銀井村建立涉外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使傳統的調解方法逐步轉變為有組織、依法律、多部門聯合調解方式,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大幅提升。
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涉外矛盾聯合調處中心建立以來,共調解邊境邊民矛盾糾紛176件,成功率達97%,邊境邊民糾紛呈逐年下降趨勢,該中心也被邊民親切地稱為“邊境線上的國際小法庭”。
每一次訴求解決,都會專門記錄下來。人民網 程浩 攝
建機制 構體系 服務“一帶一路”
國門社區的“居商說事”、姐相鄉黨委政府摸索建立的三方聯調機制……一件件創新舉措,匯聚成德宏片區涉外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的大框架,為中緬“胞波”情誼歷久彌新保駕護航。
而提到這一大框架,多部門聯動、多元化調解機制等字眼貫穿始終。
針對此前涉外矛盾糾紛解決途徑單一的問題,德宏片區建立多元化解多方聯動機制。比如,建立邊民糾紛聯合調處機制,由司法、邊防等部門牽頭與緬方制定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邀請緬方代表進行座談交流雙方法律制度﹔建立中緬邊民矛盾糾紛聯合調解委員會,由司法所人員、派出所民警、村社干部、村寨權威人士、緬方村寨頭人等組成,遇到糾紛時,由調解委員會牽頭進行調解。
德宏片區還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化解矛盾糾紛。比如,與僑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珠寶玉石協會等行業組織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接受委派或委托在立案前和立案后進行調節﹔聘請人民團體特邀調解員、緬方調解員等,依照行業交易慣例,用當事人易於接受的處理方法調解矛盾糾紛。
良好的調解機制下,德宏片區通過設立實體調解處理、法律服務站點,讓機制高效運轉。
當地在邊境鄉鎮成立涉外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和涉外調解室﹔在距邊境線500米的國門社區設立“訴訟服務站”。具體工作中,當地優化各矛盾糾紛調處環節服務,比如打造“民族特色型”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傣族、景頗族、涉外等專門調解室,聘請有資質的翻譯公司參與庭審和其他訴訟服務﹔建立健全排查管理制度,定期組織中方調解員與緬方調解員通過民間會面會談的形式交流信息,擴大共識﹔選取華僑及其他緬籍人員在中國境內較為集中和突出的案件類型,把案件庭審開到了外籍人員較為集中的“第一線”,擴大宣傳面。
成效已經顯現。數據統計,截至目前,邊境涉外調解室和調處中心累計調解涉外矛盾糾紛218件,成功率達85%﹔珠寶玉石協會參與調處涉外涉僑糾紛100余件,調處率90%以上,標的3億余元,為群眾節省訴訟費近50余萬元。
數據之外,更可貴的是,調解的矛盾糾紛中無一件因調處不當引起群眾不滿。“邊境邊民的調解方式已從最早的自發民間調解,變為有組織、有紀律、講法律的規范調解。”德宏片區管委會相關工作人員說。
德宏片區正在對制度框架下的細節持續完善,比如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加大邊境地區普法宣傳力度等。“為緩解調解人員人數無法適應矛盾糾紛事件數量增加的問題,我們考慮採取專職與聘任制相結合的方式,探索聘任調解員。”上述工作人員舉例說。
瑞麗因邊而興、因邊而活。“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構建一個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多種力量參與的調解工作體系,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提供保障。”上述工作人員最后說。
相關鏈接: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