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昆明市晉寧區雙河彝族鄉農戶種植的第一茬小莢豆收獲工作已經結束,田埂邊堆滿了廢棄的小莢豆秸稈,往年都是農戶自己“一燒了之”。可今年,雙河鄉黨委政府為這些廢秸稈找到了新用處——加工制作有機肥。既保護了環境、又減輕了農民的勞動成本,更有效預防了山林火災的發生,可謂“一舉三得”。
裝車工人陳貴發和他的工友們在烈日下,忙著把農戶提前收割下來堆放在田埂邊的小莢豆秸稈裝上汽車,這已經是他們今天裝的第二車了。近20天來,陳貴發和工友分成三組,每天早上8點開始,晚上7點結束,運送秸稈17噸。
晉寧區雙河彝族鄉以種植小莢豆和烤煙為主,2021年種植荷蘭豆8500余畝,甜脆豆1520余畝,總種植面積超萬畝。進入五月,小莢豆進入了收割季節。可由於今年上半年雨水少,農戶焚燒秸稈極易引火燒山,不燒秸稈就會耽誤農戶小莢豆第二茬的種植,如何及時合理處理小莢豆秸稈成為大難題。經過不斷走訪調研,雙河鄉終於找到了生產加工有機肥的公司,經過反復溝通對接,企業同意出經費補助給運輸車輛,農戶隻需把秸稈放到公路沿線便於裝車的地方,就有人把秸稈統一裝車運送到企業,經過與畜禽糞便的混合發酵,1噸秸稈可以生產2噸有機肥。有機肥在地裡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機質,真正實現了小莢豆秸稈變廢為寶。
種了10多年小莢豆的李學金,剛剛收完豆子准備去交易,說到集中收集秸稈這件事,他贊不絕口。他說:“往年我們的秸稈都是在田裡晾干,還要耽誤勞動力。今年有專門的車來拉,我們就不需要晾了,減少了我們很多勞動力,給政府點贊!”
據了解,雙河彝族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環境保護,使農戶可以既有手中“金山銀山”,又有屋外綠水青山。秸稈的統一處理,既可以用來生產農家肥,還可以解決農戶地裡垃圾的問題,減少農戶自己焚燒秸稈的行為,從而有效杜絕火災隱患,防止大氣污染。(劉磊 李麗琴 文/圖)
![]() |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