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雲南省楚雄市大過口鄉了解到,該鄉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中,立足實際、守正創新,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黨員干部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凝聚、激發了全體黨員以史為鏡、以史明志,團結帶領群眾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奮發有為。”楚雄市相關負責人認為。
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
據了解,大過口鄉在學黨史學習教育中注重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出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發揚斗爭精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該鄉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深度融合起來,聚力聚焦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集中為群眾辦一批實事,解決了一批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問題。
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
大過口鄉是一個彝族人口佔總人口90%,彝語通用率達98%的彝族聚居鄉鎮,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為解決部分彝族黨員群眾聽普通話困難的問題,鄉黨委及時組建“彝漢”雙語宣講團,依托鄉村兩級黨員活動場所,結合“萬名黨員進黨校、千堂黨課下基層、百名講師上講台”等理論教育平台,通過板凳會、火塘會、田埂會、山林會等形式,深入村組開展黨的歷史知識、紅色故事、革命事跡等“彝漢”雙語宣講。
全鄉206個村民小組因地制宜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宣講,通過宣傳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走深走實,讓廣大老百姓真正感受到黨的偉大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內心上真正地做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與時俱進和求真務實相統一
為做到黨史學習教育和農業生產雙推進、兩不誤,大過口鄉運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打通了黨史學習教育的“神經末梢”。
通過微信群及“雲嶺先鋒”綜合服務平台經常性發送黨史學習教育知識,營造“指尖課堂”,讓黨員干部可以將黨史學習學在日常、學在隨時、學在隨地,徹底打破了線下學習的時間距離隔閡,大大提高了學習教育的覆蓋面。
同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站位高標准高質量謀劃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持續有效地組織開展鄉村振興暨新時代文明實踐義務植樹、環境整治、清河行動。
“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們更加堅定了信仰信念,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更加堅定了立足彝鄉發展彝鄉,跳出彝鄉發展彝鄉的理論實踐信心。”大過口鄉蠶豆田村黨總支書記羅東寶說。
黨建引領和協調各方相統一
大過口鄉緊扣“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支部主題黨日為抓手,建立完善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機制,進一步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
以黨建為引領,該鄉積極探索實施“黨建+團建+群建”黨史學習教育模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工作,推動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從黨員到團員到群眾全覆蓋。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領導領學、干部教學、黨員自學,黨建帶團建促群建,在學黨史、講黨史、懂黨史、用黨史方面有效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在全鄉范圍內形成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更強了。我們一定會立足現實,更加積極地工作,認真做好當下的事情,推動彝鄉高質量發展。”杞岔拉村第一黨支部黨員羅從壽說。(張帆 者存招)
![]() |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