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彌渡縣苴力鎮栗子園村借助脫貧攻堅政策春風,告別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小煤礦山,大興扶貧產業,再塑綠水青山,高原特色產業如雨后春筍,讓群眾吃上了“生態飯”。
告別“老財路”,開啟“掘金路”
清明過后,苴力鎮栗子園村委會力六山村滿山的泡核桃樹枝繁葉茂,村民李欽在林下放養的山雞叫得歡暢。去年,他養殖山雞2000羽,收入超過10萬元。這筆收入是李欽發展林下養殖產業掘到的“第一桶金”。
栗子園村過去盛產煤炭,是縣域內小有名氣的煤炭主產區,6年前擁有大小煤礦近10座。現年51歲的李欽年輕時開大車跑運輸,曾為栗子園礦山拉煤10多年,是村民們羨慕的致富能手。但隨著國家關閉小煤礦山政策的出台,栗子園村“斷了財路”,他也像其他以煤為生的人一樣轉了行當,搞起了養殖業。“這兩年豬價好,去年到現在養了500多頭豬,純收入就有150萬元了。”李欽說起自家的養殖門道盡是喜悅之情,“以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樣,覺得栗子園村離了煤礦很難發展,現在想想,任何事情隻要有敢於跨出去的勇氣,就會發現另一片天空也許更美好。”
在栗子園村,像李欽一樣依靠農業產業發家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數。據村黨總支書記楊正斌介紹,全村下轄11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709戶農戶,從2014年放棄“黑金”煤炭,另辟蹊徑轉型發展,重塑生態補齊農業產業短板,開啟了一條再造青山綠水的生態掘金路,如今是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門路,說起產業大戶,塔乜苦村的羅永錢更是遠近聞名的重樓種植“大王”。他曾經是煤礦老板,2014年開始嘗試重樓種植,如今已發展到300畝,其間套種的雪鬆25000棵早已成林,重樓產值已超過了千萬元。“重樓基地常年務工30多人,每年支付務工工資70萬元左右,現已帶動周邊20多戶農戶跟著種植重樓20多畝。”他說起近年來的發展有些激動,“那幾年煤炭老板當不成了,多少有些茫然,不知道要做什麼?現在感覺比以前輕鬆多了,農業生產安全事故基本沒有,還環保,心理壓力小了很多。中藥材發展前景好,黃精、白芨正在試種,我打算種養結合,剛建成了1200平米的標准化豬圈,今年計劃開始養1200頭豬,也發點‘豬財’。”
消滅“攔路虎”,鋪平“產業路”
栗子園村呈現蓬勃的產業發展勢頭,也並非都是一帆風順的。在當初那幾年,基礎設施滯后是“攔路虎”。差不多半年時間,當時新當選的村黨總支書記楊正斌帶著村“兩委”干部到支部、到村組反反復復開會,最終才把村民發展的目光聚焦到轄區23000畝山林地和生態產業上來,決定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抓手,堅持“種養結合、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思路,以一片果、一棵藥、一隻雞、一頭豬“四個一”為主攻方向,黨支部引領,建立栗園合作聯社,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產業,增加群眾收入。
隨后,從上到下大干快干基礎設施項目,2016年就修通了各自然村的進村路,3年間興修村干道、機耕路100多公裡,4年間投入水利、交通、農田等基礎設施的項目資金超過2000萬元,硬是把缺水干旱、產量較低的大片山地變成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提升的特色產業發展基地,為發展生態綠色產業鋪平了道路。
漸成“產業群”,舉步“振興路”
在栗子園村委會南邊山,投資300多萬元新建的山雞種雞場於去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室內一排排干淨整潔的標准化雞欄內,近千隻剛孵化出的小雞苗“嘰嘰喳喳”叫嚷著,顯得喧鬧而富有生機。這是栗子園村借助脫貧攻堅補助項目謀劃的又一個“大動作”。
“每年至少能孵化16萬隻小雞苗,每隻雞不僅能幫養殖戶節約5元以上的成本,還能大幅增加村集體收入。”楊正斌介紹:“栗子園發展的優勢在山在林,我們規劃把山雞產業做成全鎮乃至全縣的拳頭產業。”
力六山片區的青花椒和玫瑰李、臘木柏村的烤煙和核桃、阿孔本村的肉牛、塔乜苦村的中藥材和冬桃……面對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的高原特色產業,楊正斌算了一筆賬:“過去栗子園煤礦最鼎盛的時候,產值大致有6000多萬元。如今不採煤了,但全村的生豬產業產值能有2000多萬元,肉牛產值1000多萬元,山雞產值1300萬元,烤煙產值700多萬元,荷蘭豆產值600多萬元,加上核桃、玫瑰李、中藥材等其他產業,2020年的產值已經基本超過了煤炭,人均可支配收入早已經破萬元。去年規劃種植的1500畝青花椒現已完成栽種,覆蓋群眾176戶,對青花椒這一朝陽產業我們也充滿信心。”
栗子園村強勢的生態產業不僅綠了山坡,更鼓了村民的錢袋子,全村產業發展呈現出遍地開花的強勁勢頭,產業興旺初見端倪,鄉村振興未來可期。(向曉英 彌渡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 |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