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瀾滄

拉祜山寨成“直過民族”脫貧示范點

2020年10月30日19:57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供圖

“我最大的願望是讓家鄉的群眾過上富足的日子,讓馬鞍山變個樣。”雲南省瀾滄縣勐朗鎮大平掌村黨總支南囡聯合黨支部書記、馬鞍山村民小組組長胡生常這樣說。

胡生,瀾滄縣勐朗鎮大平掌村馬鞍山村民小組土生土長的拉祜族,也是寨子裡的第一個中專畢業生。

2013年10月,為了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和自己的創業夢想,胡生放棄了年收入超6萬元的大平掌村醫的工作,回到馬鞍山村民小組擔任年收入僅有300元的村民小組會計。

2015年4月胡生在當選為馬鞍山村民小組組長后,在黨和國家實施精准扶貧政策的指引下,借助央企真情幫扶拉祜族聚居區“直過民族”脫貧的契機,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打造馬鞍山美麗鄉村建設,真正“讓拉祜山寨變個樣”,馬鞍山村民小組成為央企幫扶“直過民族”脫貧攻堅示范點。

如今的胡生是馬鞍山組村民們信賴的“當家人”,如今的馬鞍山村民小組是脫了貧的美麗拉祜山寨。

從“臟亂差”轉變為“文明村”

馬鞍山村民小組是一個典型的拉祜族村寨,有農戶48戶17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8戶144人),是勐朗鎮大平掌村最偏僻最落后的貧困山寨。曾經的馬鞍山村容村貌極差,牛糞、垃圾隨處可見,進寨道路崎嶇難行,發展產業因地理位置因素等影響困難重重,村民吃苦受窮、意志消沉。

家鄉的窮困讓從小在馬鞍山長大的胡生心裡十分難受。怎樣才能為家鄉盡一點責任呢?2013年10月,胡生決定回到馬鞍山村民小組擔任年收入僅有300元的村民小組會計,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胡生回到家鄉后,逐戶了解村民的家庭情況、發展需求。在摸清家底后,胡生動員村民結合國家精准扶貧政策和央企幫扶拉祜族聚居區“直過民族”項目,投入648萬元,實施安居工程項目,僅僅用5個月的時間,完成安居房建設、竄戶路路面硬化、寨子亮化工程,還建蓋了文化活動室,家家戶戶有了衛生間並安裝了太陽能,實現了人畜分離。

有了新房子就要有新生活。針對拉祜族村民發展意識淡薄,個別村民酗酒、蹲在牆根晒太陽“等靠要”的懶漢思想,胡生覺得轉變生活方式是脫貧奔小康的第一步。2015年4月當選為馬鞍山村民小組組長后,胡生主動與定點幫扶單位對接,達成共識,從建章立制抓起,制定《馬鞍山村民小組村規民約》,認真整治“酗酒風”“賭博風”及“等靠要”思想。

同時,胡生還主動報名到黨校參加培訓學習,到文山州、紅河州學習產業發展模式及管理經驗。在定點幫扶單位的幫助下,胡生帶領村民代表到瀾滄縣國家級文明村糯福鄉老邁寨參觀學習,幫助村民提升文明素養。

參觀學習歸來后,胡生召開村民大會,對寨子公共衛生區域進行到戶責任劃分,使村民自覺維護村容村貌整潔。為摒棄“等靠要”思想,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促進扶貧與扶志並行,在瀾滄縣委、縣政府的幫助下,馬鞍山村民小組開起了“幸福超市”(寓意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每月開展文明打分和環境紅黑榜評比,分數高的農戶可以用分數兌換商品。

通過勤勞奮斗、實干苦干,讓昔日的“等著政策送小康”轉變“自強實干奔小康”,真正讓群眾從精神上立起來,在生活上富起來。

潛移默化中,村民們的認知不斷發生改變,文明程度逐漸提升,家裡打掃得窗明幾淨,擺放物品規范整齊,現在的馬鞍山村民小組已然成為周邊村寨爭相學習的“文明村”。

供圖

打好“四張牌”,讓群眾富起來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產業發展也需要群眾的支持和認可,在曾經幾次的失敗經歷,面對群眾的質疑和害怕,推廣產業難上加難,但是,胡生堅持不懈地挨家挨戶地動員、勸說,針對馬鞍山村民小組地勢崎嶇,熱區資源不明顯,村民文化水平低的實際,提出要著力打好“四張牌”——基礎產業牌、新興產業牌、旅游產業牌、轉移就業牌。

由於緊鄰某糖廠,地緣優勢較為明顯,近300畝的甘蔗一直是馬鞍山村民最“看得到錢”的產業。5年后堅果、花椒挂果投產,又是一筆穩定的收入,目前馬鞍山農戶共種植堅果450畝,花椒255畝、檸檬60畝。在央企的幫扶下,目前已投入500萬元打造馬鞍山“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馬鞍山鄉村特色風貌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升,下一步將成立村振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著力打造四季水果園,特色農家樂,休閑棲息地和特色農產品建設一個留得住鄉愁,也吸引得了游人的美麗馬鞍山。2019年,馬鞍山先后向省內外輸出勞務47人(戶均1人),人均收入在每月2500元以上。今年復工復產后,馬鞍山已經有30多個村民外出務工,其中有15人參加了縣政府組織赴上海勞務輸出。通過勞務輸出,不僅給群眾增加了收入,也為山村帶來了新的觀念。

不忘初心,帶領群眾“治窮根”

眼看“讓拉祜山寨變個樣”的願望一步步實現,胡生深知,隻有提高文化素質才能真正“治窮根”。為了鼓勵村民重視教育,讓每一戶貧困戶的孩子上得了學,胡生自己購買了一輛二手面包車,在接送自己孩子到縣城上學的同時,主動承擔起每周免費接送困難家庭的孩子上下學的任務,現在胡生的面包車每周五和每周日都載著馬鞍山的“未來”,往返於縣城和馬鞍山。

在大家的相互影響下,馬鞍山的村民也開始重視教育,村裡的文化程度明顯提高,村裡從想找到一個讀完小學的孩子都很困難到現在已經有了大學生,送孩子上學已經成了村民們的普遍選擇,寨子裡沒有一個輟學的孩子。

村民在胡生的帶領下,真正從精神上立起來,在生活上富起來,素質也明顯提升。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馬鞍山村民都有了“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村民小組脫貧發展委員會成員自發到戶逐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黨員帶頭,村民參與村口設卡﹔村民自發自制口罩,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的安排部署,提倡少出門、不聚會、不聚餐,並組織捐款,胡生作為黨員,帶頭捐出村民小組長一個月工資200元,全村48戶村民均參與捐款,共計2980元。看到村民們用實際行動表達了愛國情懷,胡生深感欣慰。

馬鞍山村民小組就這樣悄悄變了樣,胡生的願望成了真。勐朗鎮大平掌村馬鞍山組於2016年摘掉了“窮帽子”,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不足2000元,到2019底達到8143元,村民搬進了安居房,村容村貌“淨齊好”,被列為幫扶“直過民族脫貧攻堅”示范點。(符皓)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