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出台18項措施推進“五個財政”建設

8月21日,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設“五個財政”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聚焦健康財政、安全財政、發展財政、民生財政、質效財政(以下簡稱“五個財政”)建設,提出18項具體措施,旨在統籌推動財政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更好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雲南篇章建設。
《實施意見》明確,到2028年,推動“五個財政”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層財政逐步實現平穩運行,財政狀況更加健康穩固﹔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全面完成一攬子化債方案目標任務,財政安全保障更加堅實有力﹔財源建設取得新成效,財政對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中央及雲南省各項民生政策全面落實到位,財政對民生領域保障持續增強﹔財政統籌調控能力明顯提升,財力和支出結構顯著優化,財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邁上新台階。
構建財政金融投資
高效聯動大財政體系
在健康財政建設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加強和規范收入征管,實現各級財政、稅務、人民銀行等部門和單位涉稅(費)信息共享﹔加強重點稅源管理與非稅收入收繳改革。同時,樹牢“大國資”理念,全面盤活國有資金資產資源,構建財政、金融、投資高效聯動的大財政體系。按照全領域、全口徑、全覆蓋要求,全面清理摸排各級擁有的礦產、林業、水利、能源、土地、數據等國有資源,實物、債權、股權、特許經營權、未來收益權等國有資產,閑置、低效資金等國有資金,做好確認、確權、確值,全部納入總賬統一管理,把分散變集中、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撬動適配金融資源,有效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帶動社會投資。
在安全財政建設上,堅持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和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完善專項債券管理制度,因地制宜用好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和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統籌各類資金資源資產,用好用足增量政策,全力化解隱性債務,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在兜牢“三保”底線方面,健全“縣級為主、市級幫扶(兜底)、省級兜底”的“三保”分級責任體系,清理規范、建立健全范圍清晰、保障合理、動態調整、管控嚴格的“三保”清單制度,嚴格按照清單足額兜底保障。建立財力性轉移支付穩定增長機制,並向困難地區傾斜。
在發展財政建設方面,要注重產業培育、招商引資、園區發展等環節中的財源培育和稅源涵養,將企業稅收貢獻度作為衡量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重要依據。按照國家部署穩妥承接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並穩步下劃地方改革,按授權在規定幅度內依法按程序合理確定地方附加稅具體適用稅率。2025—2028年,根據各州(市)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度、高質量發展情況等因素,給予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調整完善省級稅收增量留用政策,根據年度上劃省級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增收情況,激勵補助有關地區。
同時,統籌財力積極支持銜接推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業保險制度改革,完善“政銀擔保投”支農投入機制。多元支持擦亮雲南旅游金字招牌,推動“旅居雲南”健康有序發展。擴大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范圍,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精准支持“六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梯度培育。推動沿邊產業園區和協作園區建設,建立產值、稅收等利益共享機制。
全面取消
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基數
在民生財政建設方面,加強民生政策事前論証和風險評估,確保符合本地區迫切需求,並控制在財政承受范圍以內,與同類地區保持大體平衡。按照“管控到縣”原則,對政策提標擴面進行提級評估,對保障范圍和標准超財政承受能力的進行預警和監控,對過高承諾、過度保障的存量政策進行調整完善。
增強基本民生財力保障,清晰界定基本民生支出分擔比例,各級財政按比例足額保障落實。加強對縣級基層“三保”預算安排方案的審核,確保基本民生支出保障到位。統籌用好稅費減免、就業創業補貼、穩崗返還等政策,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推進健康雲南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在質效財政建設方面,全面取消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基數,改革預算分配方式,以“零”為基點編制預算。整合重塑預算項目,調整超出財政承受能力、支出責任劃分不清晰的支出政策。建立重點保障事項清單,建立健全項目輕重緩急排序機制,足額落實“三保”和政府債務還本付息等剛性支出,保障黨委、政府重點事項支出,量力安排行業領域事業發展及其他支出。
此外,加強各類資金統籌,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將部門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性收入等單位資金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未列入預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加強非財政撥款和財政撥款統籌銜接和盤活。統一預算分配權,減少部門預算“二次分配”。(記者王琳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