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醫意︱科學減重 不隻“治病”更是“防未病”

他們是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守護者,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力軍。
2025年8月19日,第八個中國醫師節如期而至。在雲嶺大地上,16萬名執業(助理)醫師以平凡而偉大的堅守,救死扶傷,護佑健康:急診室裡,他們通宵達旦與時間賽跑﹔門診室中,他們耐心問診為患者解憂﹔手術台前,他們聚精會神與病痛交鋒。這些忙碌的身影,皆是“德馨於行,技精於勤”的生動注腳。
人民網雲南頻道特別推出系列報道,聚焦雲南醫師群體的堅守與奉獻,記錄他們與生命同行的溫暖故事。
怎麼才能科學減重?“16+8”輕斷食有用嗎?切胃手術都適用於什麼人?……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超過50%。”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張振宇說,超重和肥胖不僅僅是個人問題,其已經上升為國家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挑戰。
張振宇在工作中。人民網記者 庄志斌攝
2024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16部門聯合印發《“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啟動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活動,一場關乎億萬人健康的“體重管理”行動悄然吹響號角。張振宇所在的科室,門診高峰時一天接診量能達到60余人,其中“減重”人士佔比最大。
針對超重和肥胖人群,張振宇指出,減肥的第一步是要樹立正確的觀念。“體重控制可以參考BMI(身體質量指數)數值,只要保持在合理區間即可,切勿盲目追求極致的低體重。”張振宇醫生在門診中曾遇到一位13歲的小女孩,因過度追求“極瘦”標准,長期節食,面診時已經發展成神經性厭食。“這種情況在短期內很難扭轉,只能去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對於減重,有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張振宇說,道理雖然簡單,但要真執行起來有著各種不同的方法。
對此,張振宇醫生給出了簡單易行的建議:“相比抽象的口號,‘211’平衡飲食減重法更便於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具體來說,就是每餐搭配時遵循:200克蔬菜和水果、100克優質蛋白質、1個拳頭大小的主食’的原則。”
運動也是減重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建議日常以持續性的有氧運動為主,同時穿插每周2—3次的力量和抗阻訓練。每周有至少5天的運動頻率,每次的運動時間維持在40—60分鐘。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張振宇正在為患者看病。人民網記者 庄志斌攝
“袖狀胃手術”也是近年被頻繁提及的一種減重方式。張振宇特別提醒:“目前對於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人群來說,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但這個手術需要通過正規醫院來評估手術指征,除了BMI值大於28,還要考慮是否有並發的代謝綜合征,比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等等。”
體重管理不僅僅是“治病”,更重要的是“治未病”。張振宇說,90%以上的慢性疾病是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導致的,基於此,營養師應該多進行科學飲食與生活方式的觀念輸出,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預防遠遠重於后續治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