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食不果腹和腹無詩書

丁以繡
2025年08月20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因為在報社做編輯工作,免不了要四處吆喝為報紙發行做廣告。我們報紙定位是新聞出版業,為編書、賣書、薦書鼓與呼是分內的事兒,於是,自己就成了讀書讀報的推銷員。不久前,我從一個人食不果腹和腹無詩書的視角又“吆喝”一次。

最近參加了一次培訓學習,學員大多與新聞出版沒有太直接的關系。但是,我在新聞出版和政法兩者間找到了一個公約數:讀書讀報。我們的報紙有讀書的版面,主要介紹最近出版的新書,包括圖書熱薦榜單、書評、名家談讀書等,這下子,我就有東西說了。

這一天是班級討論課,課前我和班長說:一些同學希望給他們推薦閱讀新書目,不妨我在討論結束后講講如何使用我們報紙的讀書版購買圖書。班長同意了。

同學們來自全國各地,討論發言時口若懸河,班長不忍打斷,致使討論課嚴重超時。晚餐時間到了,我才獲得發言機會。為了不耽誤用餐,我得在最短時間裡把我們的讀書版推介出去。

我先分發樣報。然后,我是這樣做廣告的——

“給大家講兩組數字。剛才說我國每年棉制成品用棉800萬噸,其中約一半用來出口。這麼算來,14億人人均年消費5.71斤棉產品。還有,我查了一下,我國人均年消費羊肉8斤、牛肉16斤、豬肉61斤、糧食274斤。”

這些數字有意思,我一氣說下來,還一邊以夸張手勢強調著。同學們好奇的眼神似在問:你推薦圖書,說吃說穿干什麼?

“再給大家講第二組數字。據調查,2024年我國成年人人均閱讀紙質圖書4.79本,電子圖書3.52本,合計8.31本。您每年讀幾本書呢?”

緊接著,又問:“如果你的肉類、糧食消費不達標會怎樣?就會‘食不果腹’﹔如果棉產品消費不達標會怎樣?‘衣不蔽體’了。而達到了這樣的消費水平,那就是衣食無憂、衣著光鮮,不會面有菜色、衣衫襤褸。”

我提高了嗓門:“那麼,如果一年讀書二三本,或者沒有好好讀一整本書,會怎麼樣?不會怎麼樣,一樣面色紅潤、光鮮亮麗,可是,你是否知道,在你的大腦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有道理的。閱讀是復雜的大腦神經活動,閱讀刺激讓巨量的大腦神經樹突和軸突發生神秘復雜的生理變化。你一天不讀書,看不出啥來。兩天不讀書,隻有自己知道。古人說,三天不讀書說話就如同嚼蠟。長此以往,如同物質消費不達標會現形一樣,精神氣質就發生改變,胸中不會有浩然之氣,目中不會有如炬之光……”

同學都是管理者,這樣說話有點抽象,我還是講得與大家工作貼近些為好。

“作為一名領導,手中總有點權力,但有沒有威信就兩說了。這個問題早有專家分析過。權力來自你的領導崗位,威信來自你的個人魅力。沒有個人魅力的領導,縱然身居高位,也不會有威信。威信來自何處?來自領導力!領導力體現為深謀遠慮、多謀善斷、知人善任、賞罰分明。領導力與閱讀學習有密切關系。不讀書,何以謀?不讀書,何以知人?要做一個明者智者,不從古人他人處汲取智慧,何以做到?”

話講到這裡,薦書是必然的了。我接著說:“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那什麼是好書?中國每年出版圖書40多萬種,新書20多萬種,如何在圖書的海洋中找到好書?”

我抖開手中的報紙:“這就是我們的報紙,其中‘讀周刊’版專門向大眾介紹最新出版的好書,有書單、專家推薦、學者書評,有記者採訪名家、重要圖書活動推薦、閱讀分享等。我們還有微信公眾號,天下好書、新書書訊一覽無余。”

呼啦啦,掌聲中,我沒有聽到煩躁和不滿,一顆忐忑的心終於放下了。我想,只要勤“吆喝”,愛書讀書的人就會多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0日 20 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