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雲台︱縣域種花 不止“顏值”更有“內核”

一年365天鮮花不敗的雲南,除了有名的昆明斗南花市,還有許多“偷偷上分”的寶藏花卉小城,在種業端、種植端、市場端不斷深耕細作,讓這一“美麗產業”成為了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源源不斷地輸送浪漫。
姚安縣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這裡的光祿鎮曾是南方絲綢之路通往東南亞和印度等地的重要節點。如今,姚安還多了一張廣為人知的“名片”——花卉。
游客在姚安花卉種植基地游覽拍照。姚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都是“種花”,姚安花卉有何特別之處?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姚安縣從“零”開始,打造起無土種植、冷鏈物流、數字化交易、農文旅融合和鮮花產品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更重要的是,不僅會種花,還進行種苗研發推動花卉品種“上新”,在縣域領域,探索花卉種業強“芯”路徑。
每天早晨一頭扎進花卉育苗棚授粉,中午採集花粉、烘干處理,探索不同品種花粉活力及親本雜交親和性,第二天一早再繼續進行授粉……這幾天,姚安花卉品種研發中心的工作人員們進行著略顯“單調”的工作。
當地群眾在花卉基地務工。姚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引進了200余個國內外的優秀花卉雜交親本品種栽培種植,每年的5月、8月、10月是親本授粉期,花一開,就得抓緊做。”姚安縣花卉品種研發中心助理農藝師王吉濤便是花卉育苗棚裡幾個忙碌的身影之一。
2023年,姚安花卉品種研發中心實驗室投入運營。研發中心通過雜交選育篩選出適宜當地環境氣候條件、市場適銷對路且具有一定價格競爭優勢的高產優良品種,並在基地內進行示范種植。這也成為了姚安縣花卉產業打造自主知識產權,推動花卉企業品牌化發展的關鍵一步。
如何走好這“關鍵一步”?還得從故事的開頭說起。
姚安縣是傳統的農業縣,也因為充足的光照、晝夜溫差大、水土資源優質等環境“天賦”,成為雲南適宜種植月季類花卉的地區之一。但在2014年以前,當地以小規模種植為主,並無成型的產業。
姚安花卉種植基地。姚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4年以來,看到了姚安的“天賦”,越來越多的花卉企業進入姚安,姚安也順勢而為,整合涉農資金、滬滇幫扶資金,建設基地吸引企業“拎包入駐”、聚集發展,靠“努力”進一步放大“天賦”。
花種起來了,也賣出去了,考慮讓產業在更牢固的基礎上持續良性發展,育種強“芯”是關鍵。
“以前,姚安的花卉企業需要向國外購買新品種花卉的專利,每年在專利費用上的投入大概佔營業額的5%—12%,這是個不小的數字。”王吉濤說。
自主知識產權掌握在自己手裡,花卉產業才能實現品牌化發展。於是在2021年,姚安縣人民政府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合作,共建姚安縣花卉品種研發中心,組建了科技服務團、專家工作站,引進“智囊團”,開展花卉育種、示范推廣工作。
姚安縣花卉企業。姚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種質資源是花卉育種的原始材料,“與省農科院花卉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優質種質資源不易獲取的難題,打牢了花卉育種創新的基礎。”王吉濤介紹。
花卉種苗培育沒有捷徑可走,考驗的是細心和耐心。今年,姚安花卉品種研發中心剛提交了4個月季新品種進行申報。
在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姚安多家花卉企業先后完成了月季育種基地規劃建設,企業育種研發的氛圍愈發濃厚。
2021年底,一家來自江蘇蘇州的玫瑰育種企業僅用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落地。“在雲南布局,我們研發的玫瑰品種主要是玫瑰鮮切花、鮮花餅餡料品種,通過科技手段使其產量更高、農藥使用率更低。”雲南華冠園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南北說。
姚安縣花卉品種研發中心全景圖。受訪者供圖
目前,姚安縣共研發申報“金輝”“金彩”“花漾蓮羽”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切花月季新品種18個,培育花卉新品種70余個,種苗年繁育能力達8000萬株,共有7戶花卉育種企業入駐。2024年,姚安縣年產鮮切花10億枝,畝均產量突破20萬枝,較傳統種植提升3倍,綜合產值達18億元,帶動6.4萬群眾增收。
如今,姚安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成功運營,萬畝現代花卉產業園拔地而起,“世界花卉看雲南、雲南好花在姚安”的名片被持續擦亮,姚安在縣域領域的花卉種業強“芯”實踐,讓當地的“美麗產業”未來可期。
鮮花是雲南的名片之一,花卉種業創新,雲南一直“在路上”。目前,雲南已累計申請花卉新品種1100余個,獲得國家授權800余個,品種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一。
文字:雷霽
視頻來源:姚安縣委宣傳部
統籌:朱思雄
出品:人民日報社雲南分社 人民網雲南頻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