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五人從軍 一根接力棒傳了半個多世紀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一家三代5人參軍,一根報國的“接力棒”傳了半個多世紀,變的是時光荏苒,不變的是家國情懷。在今年的預定新兵役前集中教育中,雲南南華籍應征青年慕心梅一家的故事引起了網友廣泛關注。
“一人當兵,全家光榮”,但對慕心梅一家來說卻是“一家三代當兵,全家光榮”。三代人經歷了人民軍隊發展的不同時期,一套套不同的軍裝不僅見証了人民軍隊的發展,更承載著一個家族的光榮與夢想。
參軍時的慕正才。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爺爺和部隊的故事,他的初心是“奉獻”
慕正才是慕心梅的爺爺,79歲的他走起路來仍然是昂首挺胸,一股軍人風范。慕正才1966年1月參軍入伍,1974年6月轉業,8年當兵生涯,慕正才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但是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雖然沒上過戰場,但我曾多次赴前線待命備戰,遺書已經寫好了,可惜沒能上戰場殺敵。”講起當年的故事,慕正才記憶猶新。
1974年6月,慕正才轉業回到家鄉南華縣,脫下軍裝,穿上警服,兢兢業業一心奉公,踐行一名軍人的初心。
“進入部隊,一定要好好鍛煉自己,無條件地服從組織的安排,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軍人,成為一個對部隊建設發展有用的人。”視頻通話時,慕爺爺對慕心梅再三叮囑,盡管心中萬分不舍,但更多的卻是濃濃的自豪。
參軍時的慕金華。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父親和部隊的故事,他的初心是“忠誠”
1993年,慕心梅的父親慕金華追隨父輩的腳步,參軍服役於陸軍西藏某部隊,1996年退役。
“忠誠愛國,不忘黨恩”。慕心梅的父親盡管沒有驚天動地的功勛,但他用他的忠誠鐫刻余生。作為邊疆的汽車兵,慕金華在崗位上履職盡責,始終視安全駕駛為生命,展現了一名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
由於在部隊期間表現良好,慕金華曾三次受到部隊嘉獎。如今的慕金華早已離開部隊,成為黨政機關一名普通的工勤人員,但他卻始終保持軍人本色,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用行動踐行著退伍不褪色的忠誠誓言,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干部。
“訓練中要注意安全,要保護好自己。”面對自家唯一的“小棉襖”,硬漢慕金華心中流露出萬般不舍。“她自己選擇從軍報國之路,我作為父親雖然不舍,但為之感到自豪,報效祖國無上光榮,我們全家全力支持女兒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在部隊這所大學校、大熔爐淬煉自己。”慕金華說。
正在參加預定新兵役前集中教育的慕心梅。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慕心梅和部隊的故事,她的初心是“傳承”
00后的慕心梅,從小深受紅色家風的影響。直到2023年,她離她的夢想又近了一大步,目前她已通過層層篩選,成為一名預定新兵。
“爺爺從軍8年,父親入藏戍邊3年,兩個表哥也都參了軍,誰說女子不如男,我希望從軍接力棒在我手中傳承下去。最美的青春在軍營,讓自己的青春在火熱的軍營綻放,在強軍興軍事業中煥發光彩。”慕心梅說。
慕心梅的表哥、爸爸、爺爺三代軍人同框(拼版圖片)。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家三代接力從軍,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書寫著三代人的愛國從軍之志,傳承著“好男兒、守國防、去當兵”的紅色家風。這是紅色基因的賡續,更是一種信仰的傳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