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助浴悄然興起 讓失能老人“沐浴”幸福

舒舒服服洗個澡,對於普通人而言如同吃飯一樣簡單平常,但對失能老人來說卻很困難。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失能老人數量逐年攀升。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67億人,佔總人口的18.9%,其中有4000萬左右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
記者發現,在很多網絡平台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提供失能老人助浴服務。美團數據顯示,2021年,“老人助浴”“老人洗澡”等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808.06%,“老人助浴”訂單量同比增長1450%。助浴師作為新興職業,逐漸進入公眾視野。當排泄、洗浴這些最為私密的事情都無法力所能及時,助浴師的出現為老人維系了一份體面與尊嚴。
現 狀
被身體“困住”的失能老人
“為失能老人洗澡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簡單。”今年37歲的何萍,是雲南紫風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的專業護理人員。今年9月以來,她幫助近30名老人洗浴,其中身患帕金森綜合征的有11人。“在為失能老人洗浴前,健康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何萍說,每次為老人洗浴前,她都要詢問家屬關於老人的病史、失能原因和程度等情況,同時用血壓計、聽診器、血糖儀做個檢查,完成身體評估后再判斷適合洗浴的時間、條件和方式。
半失能老人可以在他人的協助下完成洗浴,但完全失能的老人須依靠專業人士進行。除了“擦浴”與“坐浴”兩種廣為熟知的助浴方式外,把“移動浴缸”抬進家門的助浴模式也逐漸興起。助浴師幾人為一組,將一張可以充氣展開的氣墊床搬到老人家中,在家中騰出的空地上鋪上防水布、展開氣墊床,倒入38至40℃的熱水。為避免老人著涼,還要關上門窗,洗浴速度也要盡可能快,有條件的話還要打開取暖器,通常從身體評估到完成助浴需要兩三個小時。
何萍介紹,長期癱瘓臥床的老人洗一次需要200元左右,洗浴過程相對復雜且風險高,半失能老人洗一次需要99元。拋開助浴設備和過程的繁雜,助浴最大的困難來源於老人的不配合。因為疾病的原因,許多老人可能連自己的兒女都不認識,對陌生人更是充滿恐懼。“可以接受陌生人喂飯,但一提洗澡就非常抗拒,助浴時罵臟話、吐口水、打人等情況更是常見,我們隻能一邊耐心勸導一邊洗。”助浴結束后,何萍還會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幫他們按摩緩解身體的不適。
起初,何萍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專業的老年護理人員。在成為助浴師之前,她在一家老年公寓擔任護士,讓她印象最深的是派出所民警陪同送來的一名老人。老人無兒無女,被送來時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何萍看了特別心疼。她回憶,老人身患帕金森綜合征,隻記得自己的名字,無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因此經常需要洗澡,但老人對助浴服務很抗拒,對護士又踢又罵。“有的護士因為害怕,就不敢給老人洗澡了。我慢慢開導老人,排解他的困擾,在同事的幫助下,才幫老人洗浴並換上干淨衣服。”何萍說。
冬日暖陽下,何萍經常陪著秦阿姨在翠湖公園散步,她把書包背在身前方便拿取物品。不時手機鈴聲響起,是秦阿姨女兒專門為她設定提醒吃藥的鬧鐘,秦阿姨最近健忘越來越嚴重。何萍作為秦阿姨的護理人員,經常不斷重復詢問秦阿姨一些日常的小事,這樣有助於幫她提高記憶力。
困 局
老年護理行業人才需求大
日前,民政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佔比將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據調查,我國空巢老年人佔比目前已超過一半,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過70%。居家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形式,也是絕大多數家庭和老年人的選擇意願,老年人對環境變化較為敏感,因此更願意選擇居家養老。
由於護理工作存在服務人數極限,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老年護理人才缺口問題也一直存在。在雲南紫風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劍波看來,老年護理行業從業人員普遍年齡在40至50歲之間,隨著老年人認知能力的逐步退化,除了要有專業人員照護外,還需要進行日常認知訓練。老年護理行業對有能力、有康復醫療知識儲備的年輕人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很多年輕人不願從事老年護理行業,他們喜歡相對自由的工作。養老是純粹的服務行業,需要更多的時間和體力付出。”王劍波表示,相對於收入不高、不太被社會認可的老年護理行業,很多年輕人更喜歡氛圍活躍、多勞多得的工作環境。
李癸舵是昆明學院護理學專業大三的學生。她認為:“居家養老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未來大有發展前景,但是我畢業后的首選還是進醫院工作。”提及老年護理,李癸舵的考量代表了一部分學生的心聲,薪酬不高、從業人員年齡大、成就感不強,讓一些對老年護理有所了解的學生望而卻步。在北京從事醫療研發工作的練月雯, 畢業於昆明學院護理學專業。她表示:“很多人認為護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就應該從事相關工作。其實護理是一門涵蓋護理教育、心理、管理、研究等內容的綜合學科,我們能做的事情其實很多。”
“根據我們的調查,畢業后願意從事老年護理行業的學生不到50%。”昆明學院醫學院護理教研室主任熊媛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年護理員,需要通過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考試,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1年(含)以上或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學徒期滿,才具備初級考試的資格。“根據我們的護理教學經驗,至少要52個學時的理論培訓和60個學時的技能培訓才能達到基本效果。”熊媛表示,簡單來說,公眾缺乏足夠和正確的認識,行業缺乏具備足夠資質的從業人員,社會缺乏足夠的政策傾斜和法律法規及行業標准,導致老年護理行業陷入發展困局。
發 展
助浴行業亟需扶持和規范
雲南紫風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有近20名專業護理人員,每個月公司會接到三四十個居家養老服務訂單,其中10%的訂單涉及上門助浴項目。“上門助浴項目是今年啟動的,初期由於推廣宣傳不到位,很多老人不知道有這樣的服務,許多家屬都表示如果早知道有這樣的服務就好了。”負責人王劍波說,除了助浴服務,還有陪診、衛生打掃、上門做飯以及居家按摩、艾灸、拔罐、推拿等康養服務,滿足老人不出家門的服務需求。公司業務單靠市場支撐運營較為困難,價格低了沒效益,價格高了沒人買。希望政府能夠在政策上有所扶持,進一步加大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合作、採購力度。
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原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主任錢寧認為,上門助浴不僅為了衛生、健康著想,更關乎精神慰藉,關乎老人的體面與尊嚴。上門服務可能是所有為老服務中成本最低的,但在服務質量上對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他還表示:“上門助浴服務目前缺乏一定的行業標准、制度規范和技術方式。要從制度體系和服務能力兩方面入手。在提供服務時應該按照法律的相關要求簽訂服務合同,明確護理人員職責。在服務過程中要做到人性化,充分尊重老人及其家屬的意願,同時要消除人們的顧慮,引導人們不要受一些傳統觀念的束縛。要以老人的養老需求為導向,尤其是那些深層次的需求。這樣才能真正把這項服務做到更加安全、更加溫暖、更加有保障。”(方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