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雲南龍陵拍到白鷴和赤麂同框畫面【8】

人民網保山11月17日電 日前,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技術人員在回收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意外發現白鷴和赤麂同框生活的畫面。
視頻畫面中,一隻赤麂躺在林中綠地上,或不停地舔理身上毛發,或用腳“撓痒痒”,正在陽光下享受著午后愜意的時光……
然而這時,幾隻白鷴也來湊熱鬧,它們時而探頭探腦,用好奇的目光觀察著赤麂這個“大塊頭”的一舉一動﹔時而邁著輕盈的腳步,在赤麂身邊悠然自得地信步而行,時而站立在赤麂身旁,似乎在為相處多年的“鄰居”站崗放哨……整個畫面充滿著溫馨、和諧的生活氣息。
據介紹,被喻為“林中仙子”的白鷴,也叫銀雞、銀雉、白雉等,隸屬雞形目雉科鷴屬,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常結對或成群出行,生性機警、膽小。
白鷴常棲息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尤以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綠闊葉林和溝谷雨林較為常見,亦出現在針闊葉混交林和竹林內。主要以栗果、懸鉤子、百香果等植物的嫩葉、幼芽、花莖、漿果、種子和苔蘚等為食,也吃昆虫。
赤麂也稱紅麂、南紅麂、吠鹿等,隸屬偶蹄目鹿科麂屬,是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其喜歡單獨活動,生性膽小,一旦受驚立即狂奔逃遁,並發出短促洪亮的吠叫聲,故又名吠鹿。赤麂常出沒在山地、丘陵地區灌叢和低海拔闊葉林、草叢等地,以植物嫩枝、葉、花、果實等為食。
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技術人員馮思勤介紹,近年來,該局積極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持續加大對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生存質量、種群變化等情況的監測力度。目前已布設了紅外相機監測點四十多處,像這樣拍到白鷴和赤麂“同框出鏡”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白鷴和赤麂分屬於鳥獸兩個不同類群,在畫面中,它們彼此之間不發生沖突,並能和諧相處,特別是在同一個食物源場所以外的小生境裡,監測到兩種不同類群的野生動物‘和睦相處’的場景並不多見。”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正高級工程師鄧曉保說,這既說明這裡的食源充足,兩種不同屬種的動物無需因爭奪食物而發生爭斗,也反映出當地的保護成效明顯,生態系統多樣性質量和穩定性在持續提升,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適合獸類、鳥類等野生動物生存、繁衍和棲息。(虎遵會、郁雲江、尹純助、蔣繼凡)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