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邊境線上的緝毒故事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嗚……”汽笛聲刺破夜空,一輛大貨車緩緩駛來。“准備查驗!注意防護!”貨車停穩后,執勤民警們爬車頂、鑽底盤、翻貨箱……
雲南德宏,木康邊境檢查站,距離毒源地“金三角”僅約100公裡,是阻止毒品從邊境流向內地的主戰場。“6·26”國際禁毒日到來前夕,記者走進木康站,翻開一本本查緝筆記,聽緝毒警講故事。
10多本查緝筆記練就“火眼金睛”
2016年8月3日那一頁,記錄著緝毒警察鄭兆瑞查獲的最大一樁案件:中午13:30分,查獲一起家庭販毒案件,備胎內藏匿30公斤鴉片!“2歲的孩子還在吃奶粉,檢查時一直在哭,感覺痛心又憤怒。”
小個子,皮膚黝黑,眼睛不大卻被稱為“火眼金睛”。見鄭兆瑞第一眼,很難理解這個稱呼從何而來,直到翻開他的查緝筆記——
10多本筆記中,從案件分析、發現疑點、藏毒方式,到毒情形勢分析、貨物流通情況、邊境民俗風情……每天,鄭兆瑞都會把查緝見聞記錄下來。如今,這些筆記已成為大家學習的“緝毒寶典”,他總結出的8種特色查緝法還被編入查緝教科書。
鄭兆瑞的查緝筆記。新華社記者王明玉 攝
厚厚的筆記本裡,還有一句對他最重要的話:“爸、媽,我多想回到你們身邊,去盡一個兒子多年未盡的孝,但邊關總要有人守,我希望那個人是我。”
上月,鄭兆瑞獲評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入警19年來,他累計參與破獲毒品案件87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20余人,查獲各類毒品500余公斤……
“每個人在這裡都得獨當一面”
“90后”民警林耀金是鄭兆瑞的徒弟。“第一次查車忘了檢查篷布,被司機嫌耽誤時間,班長批評我‘連司機都說你不專業’。”林耀金說,當時很受挫,也有點不服,但心裡卻記住:執勤場上必須專業,不能留一絲隱患。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盡快成長,林耀金晚上經常跑去看鄭兆瑞的查緝筆記。現在,他已成為中隊長,面對毒販“給你錢放了我”的叫囂和身后的保鏢恐嚇,他也能鎮定自若。
“每個人在這裡都得獨當一面,女警也不例外。”“95后”女警胡菂說。
胡菂還記得她剛來到木康站時的事:有的戰友不到一個月就查到毒品,近一年時間裡,她卻一無所獲。她哭著給媽媽打電話:“難道女孩隻能坐辦公室?”沒多久,她就查到一起人體藏毒案。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材瘦小的她,穿著六七公斤重的防彈衣,每天爬貨車、鑽底盤,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最多一次查到7公斤毒品,不是為立功,但就是要跟大家比學習、比業務、比技能、比奉獻。”現在,她也有自己的查緝筆記,其中有一頁寫著:一身技能、一身警服、一群戰友,就是我的底氣。
24小時晝夜不停查緝毒品
24小時通人通車,這支平均年齡26歲的隊伍,每天要查3000多輛車,每人敬禮2000多次、彎腰上千次、檢查搬運貨物近3噸……
據站長張超介紹,為了檢查冷鏈運輸中是否夾帶毒品,大家在冷凍車上不能穿棉襖、戴手套,經常凍得手指不能彎曲,還遇到過毒販持刀具暴力抗法、野外堵卡被馬蜂毒蛇襲擊等各種考驗。
“任何一次緝毒,都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而是團隊作戰。”為了邊境查緝和防疫工作,民警李存龍2次推遲婚禮,民警王威、輔警刀木果臨時改變婚宴日期……
張超的工作筆記中記錄著:建站40多年來,木康邊境檢查站先后7次立集體一等功,30人立個人一等功。累計查獲涉毒案件1.3萬余起,繳獲各類毒品11.9噸、易制毒化學配劑400多噸……
雖然榮譽很多,但大家卻總說“真心不希望因為查毒多而立功,多希望毒品禁絕”。
工作之外,緝毒警們也有沒寫在筆記裡的願望。張超想帶妻子和5歲的孩子去海邊﹔胡菂憧憬去迪士尼樂園﹔林耀金期待約上三五好友看沙漠、看極光﹔鄭兆瑞一直想買台相機,拍下萬家燈火和一張張笑臉……(王明玉、王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