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山與古生物化石的半生情緣

在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梅樹村的小歪頭山,藏著5.5億年前至5.38億年前完整的生物化石岩層剖面。從84年前發現至今,許多地質工作者為發掘和保護這裡的生物化石奉獻了青春和熱血。其中,現年85歲的張世山老人,更是與這座看似平常無奇的山頭結下了半生情緣。
歪頭山古生物化石。
1965年11月,張世山從湖北調到昆陽磷礦工作。當時,化石群交由昆陽磷礦托管,由於張世山是地質工作專業人員,他被單位任命為雲南梅樹村剖面(省級)地質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從那時起,他便當起了梅樹村化石群的守護人,也開始了對梅樹村古生物化石、古生物遺跡的研究。
如今,在國內外地質學專業學生的教科書上,“中國晉寧梅樹村”仍然是極為重要的地理標尺位置,隔三差五就有國內外的科研機構和專業人士前來考察、學習。就在採訪張世山老人的當天,無論是雲南大學老師和學生前來考察學習,還是西北大學的學生和老師打電話希望張世山老人作為考察向導,熱心的他都總是精力充沛地給予熱情接待,帶領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一起上山介紹梅樹村寒武系(震旦系)的“前世今生”。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每一種地質生物化石,在張世山眼裡、心裡、腦海裡,什麼細枝末節都脈絡清晰,說起來更是滔滔不絕,甚至充滿趣味。
歪頭山古生物化石。
在這座山上,張世山老人傾注了半生心血,收集了近5噸各類古生物化石,當有外國考察學者要花錢給他買其中的化石時,他都說:“這些古生物化石,是晉寧的寶貝,也是昆明的寶貝,更是雲南和中國的寶貝,一塊也不能賣!”
1989年,雲南省政府批准梅樹村剖面為省級地質自然保護區,同年批准成立中國震旦系——寒武系界線層型剖面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2017年,中國前寒武系省級地質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成立,依法依規管護保護區內地質自然環境和資源。盡管如此,一直以來,張世山老人要麼就靜靜守護著這一塊塊具有生命溫度、千姿百態的石頭,要麼就和中國前寒武系省級地質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的年輕人一起,接待來自不同地區的專業考察團體和人士,不遺余力推薦、講述著中國雲南、昆明晉寧梅樹村古生物化石這張響亮的名片。(陸曉旭、陸安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