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在雲南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年輕人開展巡護、科研

在高原守護多樣精彩(保護區裡的年輕人)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2年03月29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高原守護多樣精彩(保護區裡的年輕人)

車出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蜿蜒上行,至檢槽鄉,海拔已近3000米。等到水泥路換成彈石路,便進入了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這裡,有群年輕人通過巡護、科研、建設生態廊道等方式,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守護著這裡的珍稀動植物資源。

巡山護林,要“巡”更要“護”

清晨,天還未亮,李施文便帶上望遠鏡、筆記本和干糧出發了——作為雲龍天池保護區生態管護員,他要在滇金絲猴醒來前,趕到猴群頭天的夜宿地。

雲龍天池保護區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滇金絲猴的重要棲息地之一。保護滇金絲猴,也就成了李施文最重要的工作。“滇金絲猴警惕性高,一天下來可能遷移四五公裡,我也得跟著跑。”李施文說。一陣山風吹過,穿著加絨衣服的他,還是冷得直哆嗦。這些年來,在守護猴群的過程中,他也找到了不少樂趣。

工作時,每隔5分鐘,李施文便會記錄一次猴群進食、玩耍等生活習性。“當巡護員,要‘巡’更要‘護’。”李施文說,“巡”是為了摸清滇金絲猴的生境狀況、種群情況,為物種保護研究、政府決策提供依據﹔而必要時,給遇險的滇金絲猴提供保護、救助也是巡護員的職責。

幾年前,雲龍縣寶豐鄉庄坪村村民發現了一隻受傷的猴。村民沒見過,連忙打電話給保護區管護局。通過村民的描述,李施文猜測很有可能是滇金絲猴,趕過去一看果然是。他給這隻滇金絲猴上藥、喂食,一直到它身體恢復、回歸山林。

開展野外調查,發現更多種群分布

交錯的枝丫間,陽光一瀉而下,留下斑駁的光影——第一次見到原始森林時,當時25歲的王浩瀚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那是2013年下半年,還在讀研究生的王浩瀚隨科研團隊來雲龍做野外調查。為調查靈長類動物在雲龍的時空分布動態及其原因,他跑遍了雲龍瀾滄江東岸的10個鄉鎮、240個村庄。有一天,灣嶺村一名村民的話,讓王浩瀚意外地聽到了滇金絲猴的消息。

他拿出亂序的靈長類動物照片讓村民指認,村民挑出來的果然是滇金絲猴。於是,王浩瀚以灣嶺村為中心回訪村民,在地圖上標記滇金絲猴的目擊地點,再結合滇金絲猴所需生境縮小范圍,於2013年10月開始和保護區滇金絲猴巡護員張志雲上山尋找。經過多次艱難尋找,他們終於在2015年1月發現了滇金絲猴的活動蹤跡。

“在天池片區發現滇金絲猴,說明這兒的保護成效明顯,也將滇金絲猴分布區往南推移了近40公裡!”王浩瀚說這話時,難掩興奮。

紅外相機監測顯示,這群滇金絲猴可能不到20隻。“雲龍天池保護區分為南北兩片區,北面的龍馬山片區猴群分布較多。要更好實施對南片區(即天池片區)猴群的保護,必須嘗試跟北片區打通生態廊道。”王浩瀚說,通過實現南北片區滇金絲猴種群基因交流,南片區的滇金絲猴種群才有望恢復活力。

在高原種樹,探索打通生態廊道

為了生態廊道建設,北片區的護林員趙定寶、南片區的楊瑞桃走到了一起。趙定寶說,自己的任務就是在南北片區間種樹,吸引北片區的滇金絲猴逐漸向南擴散。

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種樹,不少人都會覺得苦,趙定寶卻不覺得。2019年,負責種樹的趙定寶,遇到了來自南片區、參與植樹的當地居民楊瑞桃。

“這是冷杉,滇金絲猴喜歡在樹上棲息,但長得慢﹔那是華山鬆,別看前3年不怎麼長,可3年后會迅速長高,十幾年就能成林。”種樹過程中,趙定寶成了半個專家,專業的講解,時不時搭把手,吸引了楊瑞桃的注意。2020年,兩人領証結婚。趙定寶說:“這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由於缺水等原因,在海拔3000多米的陽坡種樹並不容易。盡管選擇的都是本地樹種,可是第二年一看,成活率還是很低。如今,他們有了經驗,每年雨季一來,趙定寶就上山搭建工棚,兩三百人花上半個月時間待在山上種樹。“種下樹,一定要把周圍的土踩實,這樣才能保水,提高樹的成活率﹔種完要圍上鐵絲網,避免動物啃食。”就這樣,楊瑞桃栽樹,趙定寶踩土,期盼著滇金絲猴的到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9日 第 14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