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蒙自:萬壑霞飛花果香

2021年06月03日16:33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芷村鎮遠眺。李熙攝
芷村鎮遠眺。李熙攝

彩雲之南,在這片廣袤的紅土地上,七彩陽光賦予了“滇南明珠”蒙自斑斕的色彩。

“紅黃藍綠”奏交響,萬壑霞飛花果香——這是蒙自發展綠色產業的“四季交響”,每一個音符都蓄滿芬芳。

近年來,蒙自市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緊跟雲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的節奏,以“發展更有質量、鄉村更加靚麗、生態更加良好、人民更加幸福”為目標,傾力發展石榴、蘋果、枇杷、藍莓為主的“四基地”綠色品牌產業,“林果鄉村 生態家園”綠色和諧發展,奏響了鄉村振興的交響樂。

一町芷蘭香,萬畝枇杷黃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是芷村鎮的全景圖。這座因芷蘭花而得名的小鎮,是中共雲南一大會址查尼皮所在地,紅色文化和綠色產業交相輝映,熠熠生輝。

芷村鎮庄寨水庫邊,枇杷的盛果期才過。大片的枇杷林沐浴著初夏的明媚陽光盡情生長,待到豐收時節,這裡將再次展開絢爛圖畫。

李興明是庄寨村的枇杷種植專業戶,同時是庄寨村雙利種植農民合作社的理事長。他種植枇杷的歷史可追溯到20年前。這些小小的“黃金丸”,讓他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年前剛開始種時,是政府補助的枇杷苗。如今從3畝發展到了300多畝,家裡買了車,蓋了房。父老鄉親們的日子也像枇杷一樣,越來越滋潤了。”回憶起種植枇杷為他們家帶來的變化,李興明感慨萬千。

以查尼皮為中心,方圓百裡風吹綠野,數千畝枇杷苗迎風成長。“查尼皮枇杷小鎮”基地從這裡誕生,展開了發展藍圖:枇杷的種植與銷售方式,從傳統模式向合作社發展,再到“資金變資本、資本變資產、資產變收益”的“三變穩增收”脫貧產業扶貧模式﹔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探索發展新路徑﹔以“一核三園一中心”為依托,在查尼皮3萬畝規劃區內,有序恢復生態造林,引進龍頭企業規模連片推動經濟造林7298畝。帶動土地流轉4000余畝﹔優選無核枇杷、白色蜜桔枇杷等共計10種枇杷品種進行試種植,做到一個枇杷基地結出多樣特色金果,以此帶動全鎮枇杷品種的更新迭代。

在今年的第十屆全國枇杷學術研討會暨產業發展論壇上,蒙自市全票獲得了2023年第十一屆中國園藝學會枇杷分會年會舉辦權。蒙自枇杷正走向全國人民的視野。

城南看花卉,城東摘藍莓

四月芳菲盡,賞花歸來的人們又開始忙著採摘藍莓。

蒙自藍莓種植面積3960畝,在蒙自這片紅土地上“安家”的藍莓,充分立足高原特色農業優勢,引領著國內5—12月國產藍莓鮮果市場,平均價格100元/公斤。通過引入現代農業企業,完善藍莓種植、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環節,推動藍莓產業發展,有效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多家企業在蒙自基地種植的品種均選擇低蓄冷量藍莓優良品種,採用現代化生態種植技術,加強與智利、英國、西班牙等一批外國專家合作,指導藍莓產業發展。按照“全產業鏈運營、全球化配置資源、全過程可追溯”的發展要求,打造核心競爭優勢。

2020—2021年周期,全市藍莓預計產量3760噸,預計產值3.9億元﹔大台子冷鏈物流園區於2020年12月投入使用﹔安徽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蒙自市政府簽訂了鄉村振興創業產業園項目框架協議”即將入住蒙自市,計劃項目用地1萬畝,項目總投資8億元。

根結石頭縫,蘋果壓枝低

蒙自西北勒鄉,曾以顯著的喀斯特地貌而被稱為蒙自的“西伯利亞”。2014年底全鄉有貧困人口8921人,貧困發生率高達94%。多年來,西北勒鄉各族干部群眾以“石頭縫裡刨窮根”的精神,全力發展產業。全鄉於2017年末如期實現脫貧出列。

今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西北勒鄉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這是一條萬眾一心創造奇跡的蛻變之路。

“石頭縫”裡結出了紅蘋果,山鄉遍野開滿萬壽菊,從嚴重缺水、山高路遠、產業難以發展,到如今的道路暢通、脫貧摘帽、鄉村振興。蘋果產業已發展成為西北勒鄉的支柱產業。

葉茂賴根深。西北勒鄉蘋果種植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至今已發展成5萬余畝的支柱產業,在未來的蘋果產業發展中,一系列構想正在實施:採取“政府+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建檔立卡戶+基地”產業共建扶貧模式,西北勒鄉“蘋果小鎮”扶貧產業示范園應運而生。

依托西北勒鄉資源優勢,由鄉政府投入600萬元扶貧資金修建路網、水網以及蘋果電商冷鏈物流中心,紅河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深圳某公司投入資金2600萬,共計3200萬元,建設西北勒蘋果矮化密植示范園1000畝,打造成為全國最南端的蘋果種植基地。

放飛女兒紅,煮酒話石榴

被稱為“中國石榴之鄉”的蒙自,目前是全國5大主產區之一。從西域遠道而來的這一粒種子,在蒙自安家已近800個寒暑。

2020年,《中國石榴產業白皮書》公布:蒙自石榴種植13萬畝,年產32萬噸,總產值10億元。蒙自圍繞打造石榴文化標識大作文章,將13萬畝連片的石榴園與城市融合發展,形成了全球獨有的“果園在城中,城在果園中”獨特景觀。

萬畝石榴園的綠樹綿延,對蒙自的發展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既成就了一個文化品牌,也重塑了欣欣向榮的蒙自。2019年9月24日,在第三屆中國石榴博覽會上,通過60多名全國石榴專家審定,蒙自榮獲“中國石榴城”榮譽稱號。同時,蒙自還獲得了第四屆中國石榴博覽會暨第十屆全國石榴研討會的舉辦權。今年9月,第四屆中國石榴博覽會將在蒙自舉行。這將成為蒙自的一大盛事。

在萬畝石榴園內,蒙自市委、市政府傾力打造了佔地約46畝的石榴公園,公園以詩化園林為設計理念,將石榴文化、傳統文化和邊疆文化爐錘共鍛,園中楹聯匾額邀請了近百位中國當代詩書界名家撰書,可謂精品薈萃,創造了當代石榴文化公園之最。

截至目前,蒙自已成功舉辦了十七屆石榴文化節﹔蒙自石榴栽培系統正在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石榴古樹園見証著蒙自石榴栽培的歷史﹔中國石榴文化展覽館、中國石榴博覽宴會中心等建設工作正有序推進,永寧、就能優質石榴核心示范基地建設已完成5000畝。

賞花品果、品味生活、品味文化,環環相扣……這一曲花和果交織“的美妙樂章”,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互化,是鄉村振興之交響……蒙自正從內到外散發出“中國石榴城”的獨特魅力。(張艷娥 李青 吳慧 蒙自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