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瀾滄:邊境左都 佤山秘境(圖)

2021年04月07日14:49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織布的佤族姑娘。羅正淳攝
織布的佤族姑娘。羅正淳攝

佤族,是生活在雲南的世居少數民族,他們有著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巧手紡織的佤族布錦、悅耳動聽的佤族民歌……

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雪林鄉的佤族村寨——左都,將佤族文化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左都大寨是典型的佤族原始部落,被稱為“邊境左都·佤山秘境”。

山林環繞 原始秘境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薄霧,照向大地,山澗清泉潺潺,山林鳥鳴幽幽,山頭的左都也慢慢蘇醒……放眼望去,一座座金黃色的茅草屋,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嬌滴滴的黃,仿佛含苞待放的花蕊,惹人憐愛!青山綠水宛如慈母般,保護著左都這顆邊疆少數民族文化遺珠,讓邊境佤族原始部落盎然生機,生生不息!

左都原始部落建筑奇特,是“雞窩式”干欄式建筑,屋頂所用茅草是佤族人民耕田播種的稻谷晒干后的莖葉,將茅草捆綁成堆后,斜角式蓋住屋頂,厚厚的茅草層不僅可以遮風擋雨,而且冬暖夏涼,稻草又可以回收利用,簡直一舉兩得。這原始居住方式,將佤族先民們的聰明才智體現得淋漓盡致。

誘人美食 精美佤錦

古時候,佤族男人負責打獵、建房、養家糊口,而佤族女人們則負責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佤族女人們將智慧發揮到了極致,不僅美食令人垂涎,就連衣物也令人贊嘆。

左都佤族美食推薦,雞肉爛飯首當其沖。雞肉爛飯又叫雞肉稀飯,採用的雞是佤族群眾自己飼養的黑皮土雞,原材料芫荽、姜、蒜、辣椒等均為自己種植。經過柴火燉煮的雞肉爛飯,吃起來最大的特點便是香辣爽口,吃了一口便會上癮,即使再辣,還想再盛第二碗。

左都佤族不僅吃得美味,還穿得美麗。左都佤族婦女都會紡布織錦,自己制作佤族少數民族服飾。佤族婦女巧手揮梭,棉料絲線在其熟練的操作下變成一片片美麗的布料。佤族服飾底色大多為黑色或深色,因為黑色對於少數民族來說,象征健康、美麗,在衣服上鑲嵌銀泡和紅色、紫色的花邊,一件美麗的佤族服飾就完成了。

左都的佤族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吃穿用度都靠自己獲取,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中,這些精湛的技藝依舊被保留了下來,流傳至今。

歌喉動人 舞姿靈動

在雲南,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少數民族會說話便會唱歌,會走路便會跳舞。”在左都,便是最美的見証。左都的佤族村民們歌喉嘹亮動人,無論老人小孩、青年男女,都會用少數民族語言唱歌,“彎彎的木梳細又長,妹(哥)想阿哥(妹)想不完……”一首佤族民歌《梳頭調》,唱出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聲。

歌聲悅耳動聽,舞姿靈動美麗,左都的佤族同胞們聽著動聽的歌聲、歡快的樂曲,圍著篝火,大家手拉著手、心連著心,載歌載舞,整個左都大寨頓時洋溢著歡聲笑語。這個佤族村寨,雖然寧靜,但充滿生機! (李凡、李酋、張華 瀾滄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