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群眾在地裡收割西蘭花。楊宇攝 |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重中之重。在脫貧攻堅及鞏固提升工作中,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狠抓產業扶貧,指導貧困地區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目前,這些因地制宜培育出的產業已開出色彩繽紛的“增收花”,結出實實在在的“致富果”。
眼下正是吃春菜嘗春鮮的時節,受去年冬天短暫霜雪天氣的影響,作為春菜“第一鮮”的香椿發芽相對較晚,僅有少數樹樁上冒出了新芽。但洛河鄉跨喜村委會跨喜一組的脫貧戶柏麗瓊卻不敢懈怠,每天都會到自家地裡管理香椿樹。柏麗瓊說:“我們這裡水利條件不好,其他作物種不出來,種植香椿,收入要好一些。種植兩畝多的玉米,收成最多隻有一噸,遇到香椿價格好的時候,賣這些玉米的收入還沒有賣幾斤香椿的收入高。”
跨喜村一直以來就有種植香椿的歷史,所產的小紅椿色澤紅亮、香味鮮濃,備受市場青睞。2016年底行政村脫貧退出后,各級各部門脫貧不脫政策,鼓勵村民利用邊坡地種植香椿,並給予每棵香椿樹10元的種植補助,同時,從技術管理、市場協調上給予扶持,把香椿產業培育成跨喜村的支柱產業。2020年,全村香椿產量達300噸,產值300萬元。2021年,跨喜村香椿種植面積接近1700畝,143戶脫貧戶中,有83戶種植了香椿。據紅塔區洛河鄉跨喜村委會副主任柏如燕介紹,跨喜村種植香椿多的農戶,一年的收入在七八萬元左右,最少的也有一兩千元。柏麗瓊說:“現在的日子過得好,我們靠政策的扶持,房子也蓋好了。以后靠自己的努力,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
在產業扶貧中,紅塔區依托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重點發展煙、菜、花、果、藥、畜六大特色產業,通過農產品訂單、收益分配、吸納勞動力等方式,引導貧困人口主動參與產業發展,推動貧困人口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據紅塔區扶貧辦主任劉建祥介紹,為了最大限度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紅塔區大力發展產業,成立產業發展扶貧領導小組,專項負責產業發展事宜,五年來,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000萬元發展產業,發放1.5億元政府貼息貸款支持貧困戶發展生產,實現產業全覆蓋,極大地促進了貧困人口的收入增加。(劉歆旎、向永祥、施懷 紅塔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