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來,玉溪市紅塔區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破題鄉村振興的“當頭炮”和“先手棋”,以廁所、垃圾、風貌等整治等為主要內容,聚焦重點、突破難點、集中推進,全區農村貧困地區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
洛河鄉把者岱村委會梅沖村,全村有63戶村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以前的梅沖村房屋老舊、道路狹窄、環境臟亂,從2017年開始,梅沖村實施民房統規聯建,修建了民族團結廣場、哈尼族特色寨門等,良好的環境、寬敞的道路、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獨具特色的鄉村面貌給村民們帶來了發展的動力和信心。“等以后我們還要打造鄉村旅游,做出哈尼族特色,我們都很有信心。”村民王自成說。
除了環境變美了,梅沖村還先后新建了兩處無害化衛生公廁,村民家中的衛生戶廁也實現了100%全覆蓋,村民的生活也因此更加便利舒適。
紅塔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鄭紹敏介紹,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先后實施了農村戶廁改造、公廁配套建設等內容,全力解決農村群眾“如廁難、如廁臟”的問題,農村衛生環境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從2018年至今的三年時間裡,除了梅沖村,洛河鄉矣莫拉村、大灣村、小村等村庄也都舊貌換新顏,一棟棟嶄新的民居、寬敞明亮的村內道路、別具一格的鄉村小景、干淨衛生的廁所漸漸成為山鄉村落的標配,居住環境的城鄉差距在不斷縮小,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明顯提升。“以前我們這裡路窄、坡陡,遇到下雨天路滑,回家成了難題。現在道路寬了,環境衛生也好了,公廁、幼兒園等基本上已經建好,群眾都很滿意。” 大灣村村民小組長石忠華說。
據悉,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中,紅塔區分批次在洛河鄉小村、梅沖村、箐門口村、矣莫拉村、大營街街道大水沖村、秀溪村、研和街道冷水塘上村和北城街道石狗頭村7個自然村先后實施了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項目,項目總投資1667.4萬元,受益人口558戶196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5戶692人。與此同時,紅塔區還通過“廁所革命”新建和改造農村無害化公廁共計122座,鼓勵農戶建設無害化戶廁9333座,達到了全區農村使用無害化衛生廁所的目標。
“建好以后,紅塔區人居辦也制定了相應的長效管理制度,融合到居規民約裡。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農村的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繼續打造。在基礎設施方面重點對農村的廁所、垃圾、生活污水,包括村庄的綠化、亮化等方面開展具體工作,也通過正確引導讓村民的素質和意識不斷提升。”鄭紹敏說。(劉芳 張杰 尹永全 紅塔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