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跟石頭硬碰硬 走出一條幸福路

2021年02月28日10:23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馬金文幸福的生活都寫在他的臉上。崔永紅攝
馬金文幸福的生活都寫在他的臉上。崔永紅攝

聽村干部介紹,馬金文十分勤快,每天天不亮就外出做活……55歲的馬金文是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窪垤鄉羅垤村一個五口之家的主心骨。窪垤鄉羅垤村人均可耕地隻有1.9畝,土地異常金貴,但由於整座大山都是喀斯特地質地貌,山高坡陡石頭多,常年干旱少雨,即使下雨,地表也難以蓄水,加上石漠化嚴重,土地貧瘠,祖輩靠天吃飯,農業收成基本是“種一山坡,收一籮籮”。

多年來,馬金文一家以養豬、養牛、種烤煙來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2017年得到國家補助5萬元后,他家拆除土坯房,住進了磚混房。考慮到他有養殖經驗,當地政府出資購買10隻山羊,幫助他壯大養殖,加上種植烤煙,馬金文一家於2018年實現脫貧。

“吃穿不愁,住房解決了,貧困帽子甩掉了,難道日子就一直這樣平淡下去嗎?”馬金文常常陷入沉思。

“自己年紀大了,隻能在家種地,兒媳婦也准備回村當鄉村醫生,隻有把地裡的石頭搬走才能提高收成,增加收入。”馬金文一家人統一認識后,說干就干,2020年元旦一過,馬金文便開始了“造地”行動。每天一大早,天剛放亮,他就帶著妻兒來到石頭地裡,一次又一次高高舉起大錘砸向堅硬的石頭,再用鋼钎把砸鬆的石頭撬起來,搬到地邊,一層層壘起石頭埂子。一家人就這樣早出晚歸,用簡單的農具奮戰3個多月,地裡大大小小的石頭被一個個搬走。為了能夠種出優質煙葉,他拿出積攢的2萬余元錢,請來裝載機和卡車,從山腳拉來100多車砂土置換了石頭,原先凹凸不平的8畝石頭地中有5畝變成了平整的烤煙地。

馬金文砸石填土改造后當年土地產量提高30%,加上出售肥豬和山羊、交售煙葉當年收入達9萬元。看到馬金文一家取得的成果,村裡的群眾都開始投入“造地”運動,全村“造地”百余畝,“種一山坡,收一籮籮”的歷史有了改變。

嘗到甜頭的馬金文一家更加堅定了當初的決定,2021年仍然繼續與石頭硬碰硬,從大年初三就開始下地,掄起鐵錘,點石成金,希望在新的一年增加更多收入,過上更加殷實的生活。

2月20日6點起床后,簡單吃過早點,天光朦朧,馬金文扛著一麻袋草料送到村腳畜廄,給牛羊吃上“早點”,隨后步履匆匆返回家中,把砍刀系在腰上,拿上簡單的勞動工具,讓妻子白豆恩坐在身旁后發動三輪車,順著鋪設好的石板路駛出村外。三輪車沿著脫貧攻堅新修的水泥路,半小時就岔上通往自家土地的機耕路。

此時,太陽剛剛出山,夫妻兩沐浴在溫暖的春光裡。

來到地裡,馬金文從田棚裡取出鐵錘、鋼钎,白豆恩拿上籮筐、扁擔,丈夫把石頭砸碎,妻子用籮筐把碎石挑到地腳,壘成埂子,在紅河東岸的高山雲霧裡,夫妻兩人的身影來回穿梭,時隱時現,直到太陽當頂才收工回家。

中午,馬金文兒子和在醫院實習的兒媳婦及孫女也回到家裡,全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對幸福生活的滿足感都顯露在一家三代人的臉上。

飯后,馬金文重又把砍刀系到腰間,挎包上肩,手持羊鞭,把羊群趕出村外,這個彝族漢子的身影漸漸隱沒在已抽出新芽的山林中。(崔永紅)

(責編:徐前、祝鴻偉)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