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會澤:電力人爬冰臥雪保一方光明和溫暖

2021年01月16日14:03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連夜搶修搶修500千伏銅多甲線光纜前,進行變電站相關操作。(杜明彥 攝)
連夜搶修搶修500千伏銅多甲線光纜前,進行變電站相關操作。(杜明彥 攝)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位於川、滇、黔三省交界處,當地所屬的烏蒙山系主峰段,最高海拔4000多米.1月8日襲來的寒潮,“速凍”了這個高海拔縣,不少山嶺的溫度一度降到零下10度以下,樹枝、電力線路的覆冰粗約手腕,部分35千伏和10千伏線路停運……

為了群眾在寒冬不挨凍和夜裡不摸黑,當地電力工人爬冰臥雪,通過奮勇努力,快速恢復了全縣供電。

搶修中,帽子都被冰凍住

1月10日,距離會澤縣城40多公裡外的新街回族鄉遭遇近年來最嚴寒的天氣,溫度直逼零下10度。偌大的冰雪將進鄉的道路封鎖,為鄉裡提供電源的10千伏新街線斷線停電。

一大早,供電所就組織張恆、謝雲坤、劉榮等數名員工巡線。

到達朱家村后,張恆等人頂著冰雪,順著平時連羊都不走的大丫口進發。

他們當時面臨的是壓根沒有路的陡坡。線路旁邊,樹林茂密﹔線路之下,雜木叢生。除了荊棘的銳刺、鬆樹的硬枝,還有各種看不見的坑和潭。戴著手套的手指,不時感到劇烈疼痛,脫下一看,要麼是刺插進了肉裡,要麼正流著血。

行進沒多遠,身上就被雜木叢上的冰屑和冰露浸濕,樹枝上的雪和冰塊不時從后衣領落入背脊,會冷不防地來個透心涼。"到了后來,手指全部凍僵了,很多時候,身子站不穩,本能地去抓身邊的樹枝或草,但抓不住,感覺就像手不是長在自己身上一樣,不聽指揮。"張恆說。

“即便晴天,村民拾菌子、找柴、放牲畜都不走大丫口。當時,院子裡都被覆上了厚厚的一層冰,外出上廁所,連拐杖都無地方撐,幾乎是爬著出去的。”當天偶遇巡線工人的朱家村村民張仁昌,對電力工人豎起了大拇指,“我活了60多歲,像供電所工人這樣厲害的,還是第一次見。”

然而,最艱辛的經歷還是次日的搶修。

10千伏新街線的故障點位於16至17號塔,距離路邊隻有4、5公裡。但因地勢險峻,周宇、張恆等11名電力工人整整走了4個多小時。到達現場時,張恆覺得轉頭困難,伸手一摸才發現,原來安全帽沒能完全護住帽子,脖頸部位的帽子下部浸濕后,被凝固上了一層厚厚的冰。

為了趕在天黑前下山,此時的他們不能休息,在冰雪彌漫的山頭登杆、挂接地線、搬運材料,更換被雪壓斷的導線。

下午6點半,搶修工作結束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回家已成為他們最大的困難。山嶺濃霧彌漫,站在電杆下,連電線都看不清,手機沒有信號。來時順著電線走,回去卻在大山中迷了路。一行人不敢往回,而是手牽著手,向著雨祿鄉的方向走,因為那邊雖然遠,但山坡相對緩和些。晚上8點多,山上已經一片漆黑,數度迷路的他們驚喜地發現手機上出現了信號。於是忙著給鄰近的雨祿供電所打電話,在雨祿供電所長的協調下,距離搶修人員最近的多蘇卡村小組長程華叫上了3個村民,趕到山裡營救。

最終,兩伙人是以電筒光和吶喊聲為信號互相找到。

風雪夜,供電人在荒嶺徹夜作業

1月11日晚間,位於烏蒙山系頂峰段的會澤縣被寒潮“包裹”得嚴嚴實實。高速公路不允許通行,常日熙來攘往的縣城大街下,冷得連看一個人影都難,行走在室外,每一口呼吸都能讓人感到透心涼。

在距離縣城約50多公裡外的窩坡村,全村男女老少都被凍得不敢出門。偌大的村子,除了點點星火外,漆黑一片,隻有模模糊糊的大山輪廓和偶爾一兩聲鳥叫。

在村后的山頭,500千伏銅都變電站燈火通明。該變電站連接昆北換流站和500千伏多樂變電站,在西電東送通道上處於重要位置。

當天,冰凍災害導致500千伏銅多甲線OPGW光纜受損,該光纜承擔著500千伏銅多甲、乙線保護、自動化等業務。故障發生后,通信調度人員迅速將500千伏銅多甲、乙線保護、自動化等業務轉移到500千伏銅昆甲線OPGW光纜上。若不及時搶修,500千伏銅昆甲線OPGW光纜因冰凍災害相繼受損,將導致500千伏銅都變電站,500千伏銅昆甲、乙線,500千伏銅多甲、乙線所有保護自動化業務全部中斷,影響到西電東送主通道的安全穩定。

當天晚上的搶修共有2個點,一個點位於500千伏銅都變電站內部,另外一處是500千伏銅多甲線29號塔,位於魯納鄉牛欄江畔的獅子山上,距離銅都變電站直線距離隻有10公裡,但趕到現場足足需要2個多小時。

夜間12點,溫度已下降到零下10多度。接到調度指令后,30多名工人開始准備安全帶、照明燈、安全繩等各種搶修工具……

凌晨一點多,現場工人的手已凍得發僵,燈光中隱約看去,每個人臉上都有明顯的青色。

此時,變電站搶修工作開始緊張進行,近20名工人在探照燈照射下進行著搶修。另外約17名搶修人員,則在一個多小時前就搭乘4輛檢修車輛,趕往獅子山頭,他們行走的道路,被冰雪覆蓋得嚴嚴實實,綁滿防滑鏈的車輪,正緩慢在山間狹窄的公路上蹣跚前行……

當夜,山上的氣溫刺骨地寒,而電力工人,整夜在山間寒風中奮戰,一直干到1月12日上午11點,通信才搶修恢復。

村民的擔心終究變成多余

1月13日,經過了一整天艷陽照晒的朱家村開始從冰雪中恢復原貌。中午時分,吃過午飯的朱發進在院裡整理著耕具。

聽到屋外有供電所員工劉榮的聲音后,他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打開院門,說什麼都要讓劉榮等人進屋喝茶。

“沒有電力工人的付出,在這樣的天氣裡,我們不知道要遭多少罪。”朱發進今年70歲,兩個兒子在昆明打工,他和68歲的老伴李巧蘭在家種地,養著2頭牛、4頭豬。

天氣降溫后,老人的心就懸起來,除了取暖外,老人最擔心的就是豬的食料,平時用青飼料粉碎機,10多分鐘就能粉碎出來的蘿卜,一旦停電,人工要在冷寒天氣下幾個小時才能砍剁好。

不出老人所料,10日晚上停電后,老兩口輪流著砍剁豬料,一直剁到晚上十一點。第二天晚上,為能早點睡覺,老人8點就開始剁,剛剁了10多分鐘,家裡的電燈就亮了。

在朱家村,最感到意外的還是蔣開高。其母親去世,恰逢寒潮期間辦喪,得知天氣情況后,他專門花1400元買了一台發電機。結果發電機還沒派上用場時,村裡的電就通了。

在魯納鄉徒咀村,養殖大戶王懷剛怎麼也想不到,供電部門的工作會如此高效。

養殖了1800頭豬和30頭牛的他,其養殖場內一刻都離不開電,豬場要靠保溫燈和水暖管取暖保溫,喂養要靠料塔和投料機,養牛場則要依靠扎草機粉碎玉米杆。

得知天氣變化后,他把養殖場備用的100千瓦發電機搬了出來,進行使用前的維護。讓他沒想到的是,如此大的冰雪,停電僅僅數小時。“如果不是供電所及時供上電,用發電機發出的電不僅不夠用,而且成本高,一天下來的發電油錢差不多就要2000多塊。”王懷剛感激地說。(杜明彥、張坤宏、趙英)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