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森林資源豐富的白依河村 攝影:何明杰 |
雲南省楚雄市子午鎮白依河村地處低熱河谷地帶,豐富的森林資源為各種鳥類提供了天然的棲息環境。近年來,大批鳥類攝影愛好者紛紛來到白依河村,使得原本寂靜的山村熱鬧了起來,也為村民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渠道。
盡管已步入初冬,可白依河村依然草木蔥翠、綠意盎然。在樹林深處,遠道而來的攝影愛好者們正聚精會神地關注著鏡頭裡鳥兒的一舉一動。
村民李華富,近山識鳥音
今年56歲的村民李華富已經在白依河村當了18年的護林員。成天在山林裡跑,讓他逐漸對鳥產生了興趣,“隻要聽見鳥叫,心情就會好。現在聽到聲音就知道是什麼鳥了,基本上90%都能判斷得出來。”李華富近山識鳥音。
李華富介紹,白依河村一共有兩萬多畝林地,打從他記事起,山林裡就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其中鳥類就有近百種。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村民們對鳥兒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過去有打鳥的,現在沒有了。這兩年政策一年年變好,畫眉、野雞,什麼鳥都看得見了。”李華富說。
2015年,幾位攝影愛好者來到白依河村採風,發現村裡不僅鳥的數量多,而且種類豐富。於是他們找到李華富,想要讓他幫忙找鳥。“剛開始,我以為是來捉鳥的,根本就不同意,后來他們說是來拍照,還把相機裡圖片給我們看,一看就覺得很稀奇。照片裡的鳥活靈活現,跟平常肉眼看到的天差地別。沒想到大森林裡還有那麼多精靈美麗的東西,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和好奇,就同意帶他們去拍攝。”李華富說。
從那以后,隻要發現鳥窩,李華富就會第一時間聯系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每一次,大家都會向他支付一定的向導費和伙食費。這讓李華富獲得了一份很可觀的經濟收入:“人多的時候,一天有二十七、八個人來拍攝,收入最多一天有3000元左右,一個攝影棚的人最后下來也有五六千的收入。”
增收與保護,分清本和末
一邊是當向導給村民帶來的經濟收入,另一邊則是攝影可能給鳥類帶來的影響和傷害,這不禁讓李華富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鳥就像是我的家人朋友一樣,一天見不到心裡就空落落的。現在我們當向導也掙得一點錢了,如果我們處理不當,就會把鳥嚇跑,以后就成罪人了。”
面對增收致富與保護鳥類之間的矛盾,白依河的村民們究竟會如何選擇呢?
這一天,村民李正友在公路邊發現了一窩黃綠繡眼鳥。他特地將李華富請到了現場,向他請教如何搭建鳥棚。隨著攝影愛好者越來越多,白依河村的很多村民也在李華富的帶動下,紛紛加入了攝影向導的行業。
每一次發現鳥窩,村民們都習慣讓李華富來把把關。攝影可能給鳥類帶來傷害,大多數村民也很擔憂。可是,仍有一小部分村民不甘心放棄眼前的經濟收入,大家意見很不統一。
為此,李華富一邊向鳥類保護專家咨詢,一邊憑借自己十幾年的護林經驗不斷摸索。提出了一套符合白依河村實際的拍鳥方案。“第一拍攝距離不能太近,第二鳥窩周圍的環境一定不能破壞。有一次,有一枝樹枝稍微把大黃鸝的窩遮住了一部分,有位攝影愛好者就說要把樹枝修剪掉,但是我們堅決不同意。”李華富說。
為了和大家達成共識,李華富挨家挨戶做工作,最終,和村民以及廣大攝影愛好者就拍攝的原則達成了共識。而村民作為攝影向導,除了協助攝影愛好者完成拍攝外,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責。李正友說:“和攝影愛好者出去,我們一般就是提醒他們,不能離鳥太近,若驚嚇了鳥,它就不敢回來了。”
為了給鳥類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白依河村近年來先后實施退耕還林300多畝。目前,全村森林覆蓋率已超過90%,鳥類數量和種類也在逐年增多。
攝影愛好者楊勝剛說:“楚雄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一年比一年好,現在白依河有近200種鳥,一年比一年豐富,讓我不斷收獲驚喜。”
今年上半年,白依河村有十多戶農戶靠著當向導以及發展民宿、餐飲等,戶均增收達到5000元以上。隨著收入不斷增加,村民們愛鳥護鳥的意識也在逐年增強。
如今,李華富依然每天奔走在巡山護林的路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白依河村的綠水青山。在他的心目中,還有一個更為長遠的計劃等著全村人一起去實現。
李華富說:“下一步,我們打算成立白依河愛鳥護鳥協會,目的就是規范管理。讓這些鳥不單隻出現在照片裡,要讓它長久地留在白依河美麗的大山裡。”(梅鬆、何明杰、徐琪雯)
![]() |
雲南華寧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致3死1傷 人民網玉溪11月19日電(程浩)11月19日,玉溪市華寧縣委宣傳部通過華寧縣融媒體中心微信公眾號“華寧頭條”發布華寧縣順昌工貿公司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通報。 通報稱,2020年11月19日凌晨2時40分,華寧縣順昌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發生一起…【詳細】
走進雲南華坪 見証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奇跡 人民網華坪11月19日電(符皓)臨江遠望,隻見藍天白雲倒映在江面上,岸邊江水清澈見底,從江邊到后面的山坡上,種滿了芒果樹。雖然立冬已過,芒果早已採收完畢,但郁郁蔥蔥的芒果樹,依然能嗅到一絲芒果飄香的痕跡。這是位於雲南省華坪縣石龍壩鎮臨江村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