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光德正在喂牛(供圖) |
今年57歲的蘇光德和老伴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家裡養的幾十頭牛羊喂食,然后再到自家的十幾畝重樓地裡除草。地裡的重樓是蘇光德的寶貝,老兩口照管得尤為精心,所以品相甚佳。
蘇光德是雲南省漾濞縣太平鄉箐口村人。十多年前,他家的核桃年產量就達20噸,在村裡的日子算是比較殷實。但他並沒有在家守著核桃樹過日子,而是選擇繼續發展產業,在核桃樹下種重樓。
“剛開始時隻有幾分地,一年擴展一點,現在已經有十幾畝了。”蘇光德說,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摸索,但每一次失敗他都會仔細分析原因,從網上查找資料,對土地的濕度、坡度、土質等進行反復測試和改良。
經過不斷實踐探索,蘇光德的重樓終於越長越好。在重樓種植規模日益擴大后,蘇光德又開始搞起了養殖。“今年已出欄了一部分,賺了好幾萬塊。”蘇光德說,現在家裡還剩四五十隻羯羊和幾十頭牛。
如今,蘇光德的產業越做越大,收益也逐年增加。他家不僅蓋起了四百多平的大房子,還貼補著兒女們的生產生活,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更值得一提的是,把自家的產業搞起來后,蘇光德還帶著周邊鄰裡一起發展種養殖,村民隻要來跟他學習種養殖技術,他都會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大家。“現在村裡家家戶戶多少都種了一點,有啥好的經驗,他都會拿出來一起交流。”蘇光德說,交流不留底,大伙兒才能一起發展、一起致富奔小康。
靠著靈活的頭腦、勤勞的雙手和樂於助人的熱心腸,蘇光德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和產業發展的“風向標”。談及成功致富經,他說就是要靠動腦加動手。
靠著勤勞的雙手,現在蘇光德一家人的年收入已達50萬元左右,在通往小康的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寬。談起現在的生活,蘇光德臉上難掩幸福。“兒女比較孝順,帶我去了好多地方,飛機、高鐵等,都去感受過了。”蘇光德說,等疫情徹底結束后,孩子還要帶他去北京,去看升國旗儀式。
“隻要我們還能動,就要幫著娃娃好好發展。”蘇光德說,現在他和老伴的身體狀況都好,隻要還能動,就得繼續勞作,權當鍛煉身體。(羅月娟 楊印品 何碧蕊)
![]() |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