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窮山坳 如今的美麗鄉村

曾智慧

2020年08月20日09:50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白家琴家的民宿一角(人民網 曾智慧 攝)
白家琴家的民宿一角(人民網 曾智慧 攝)

一條平坦的水泥硬化路,一直通到了雲南省寧洱縣上南溫村民小組。

車子剛進村,就聽到了陣陣悅耳的音樂聲,循聲找去,55歲的白家琴正和十多名同樣身著哈尼族服飾的村民在寬敞的普瑪圖廣場上跳著歡快的民族舞,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了,我們也有時間像城裡人一樣跳跳廣場舞,豐富一下精神生活了。”白家琴笑著說道。

幸福生活咋來的?得從村裡通了水泥路說起。

一條路帶來的鄉村蛻變

“以前村裡一下雨滿地都是泥巴,外出趕街都要帶著兩雙鞋,不然滿腳泥巴是會被人笑話的。”回憶起十多年前的上南溫,白家琴不由地感嘆道:“要致富,真是得先修路。”

2007年,白家琴當選為上南溫村民小組長。因為深知村民出門難,白家琴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當時的村干部一起發動村民修路。

沒有水泥、碎石和資金怎麼辦?找人要!白家琴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地做工作、籌款項。工作是辛苦了點,但一想到往后大家出門就方便了,心裡也就舒坦了點。

最后在縣裡的支持下,一年后,上南溫終於通了第一條硬化路。路通了,村民們的出行也方便了,來村裡游玩參觀的人也多了起來,大家的生活也開始發生變化。

民俗文化 助力鄉村旅游

“村裡的少數民族文化這麼豐富,為什麼不借此發展鄉村旅游?”有了想法,就得去嘗試。借助於“民族團結示范村”的建設,村組織積極對接相關機構開展“鄉村夏(冬)令營”研學旅行活動,通過“旅游+扶貧”的模式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利用當地豐富的哈尼族文化、傳統農耕文化和鄉村旅游資源,組織學生們參觀民族團結園、體驗上南溫民俗文化、茶山採茶等一系列活動,把鄉村旅游與研學活動相結合。同時,借助於媒體的傳播與網絡直播的興起,村裡還將哈尼族的傳統節日“紅蛋節”打造成了民族節日品牌,創造近200余萬元的經濟收益。

在白家琴2層樓小洋房裡,她也專門騰出了9個客房,用於接待從北京過來研學參觀的中小學生,每間客房包吃住每天收100元,一天就能收入900元,走的時候還能帶走不少農產品。

隨著村裡的名氣越來越大,白家琴所在的溫泉村累計共接待研學人員2萬余人次,累計創收100余萬元。

“這個雞蛋為什麼是紅色的?是用什麼染成的?為什麼上面還會有字和圖案?”面對同樣的問題,白家琴自己也記不清楚回答過多少次。

“以前向往城裡人的生活,現在一點兒都不向往了”

生活好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近年來,隨著村裡全面實施“兩小一大”工程(建設農村“小廣場”、組建農村“小文藝隊”、安裝村組“大喇叭”),以及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村裡人的活動增多了、相互之間的交流也變多了、集體意識也增強了,村裡酗酒賭博的人少了、鄰裡糾紛少了,生活越來越幸福!

“以前向往城裡人的生活,現在一點兒都不向往了。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反倒是吸引了不少城裡人來。”白家琴自豪地說。

如今,在上南溫村,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游客開著車就能到達各村各寨,他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這裡的新農村變化,也記錄下了村民們的生活逐步走向小康的過程。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