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臨滄雙江:為民解憂辦實事 當好群眾“貼心人”

2024年01月31日10:13 | 來源:雲南網
小字號

2023年,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急需的現實利益問題入手,深入產業發展一線、基礎設施建設現場,辦實事、解難事,當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拉祜橋”讓群眾出行不再難

“以前我們開車送孩子上學需要繞道20多分鐘,遇到堵車,則要用1個多小時,‘拉祜橋’項目建設完成后,隻需要5分鐘就到學校了,修通這條路圓了我們的最大心願。”沙河鄉允俸村允俸一隊副隊長余慶秀高興地說。

“拉祜橋”項目屬於環城南路項目第二期工程,項目整體推進滯后,嚴重制約了縣城市政道路網絡的發展,導致城南片區交通擁堵,給群眾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雙江縣把抓好該項目推進列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清單,成立指揮部,組建工作專班,通過全面摸底調查和精准核實認定,全力推進征地資金籌措等工作,穩步推進項目建設。目前,環城南路項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建設完成。二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2124.13萬元,路基、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建設穩步推進。

2023年,雙江縣認真查找問題症結,全力抓好環城南路項目整改,將“點”上的經驗推廣到“面”上,在全縣范圍內深入實施7個專項整治攻堅戰,促進全縣痛點、堵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不斷提升群眾滿意率、獲得感和幸福感。

新模式促基層治理更有效

“水來了,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了。”當下,在沙河鄉忙開村新村組,最讓群眾高興的是村裡實施自來水修繕工程,讓大家都喝上了清澈的自來水。

新村組交通便利,發展條件好,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全面改善,然而飲水問題卻成為群眾的一大心病。

“近兩年來,由於水源水量減少,用戶增多,每年夏季我們村經常出現斷水情況,連飲用水都很難保障。”作為一名黨員和民情信息員,施朝忠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破解組裡的這一棘手難題,施朝忠帶領組干部主動向上匯報,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對組裡的自來水工程進行提質改造,全面解決116戶453人的用水問題。

清澈的自來水送往農戶家中,“一滴水”映照“大民生”。這是雙江縣組建民情信息員隊伍,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改善民生的一個縮影。全縣1203名民情信息員服務基層一線,累計收集民情信息329條,推動解決群眾困難問題320個。

雙江縣把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作為為民辦實事重要工作抓好抓實,除組建民情信息員外,還結合基層實際,組建“布朗哨兵、巧舌婦、紅袖標、茶山衛士、兩江巡哨、鄉土人才”等“六支隊伍”,創新探索出基層黨組織引領下的社會治理工作模式,助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建設,讓全縣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拓渠道助產業增收路變寬

“黨組織搭台,我們唱戲,發展柑橘產業就像蜜一樣甜。”勐庫華僑社區第一居民小組的李貴華是柑橘種植大戶,種植柑橘面積11畝,2023年收入預計達8萬余元。在勐庫華僑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社區居民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把水果銷往全國各地,現在水果銷路很好。

柑橘產業是勐庫華僑管理區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區共種植柑橘1200畝,涉及農戶427戶。勐庫華僑管理區管委會副主任劉貴花表示,在柑橘產業發展中,勐庫華僑社區黨總支在積極引導種植戶抓好品種改良、科技推廣的同時,全力打通水果的銷售渠道。

“我們引導各基層黨組織開展直播技能培訓,鼓勵果農開通直播平台進行線上銷售,並採取推介活動、採摘體驗、主動對接超市及銷售企業的方式,破解水果滯銷問題,打通銷售渠道。”劉貴花說。

雙江縣引導各級基層黨組織找准服務著力點,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構建“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渠道,切實幫助農戶排憂解難,力保農產品供銷暢通,鋪就產業增收路,加快鄉村振興步伐。(王明世 嚴興勇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