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團結、更美麗、更開放——雲南“三個定位”建設取得新進展
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發展質效顯著提升。在2024年雲南省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雲南“三個定位”建設談變化、謀出路。
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雲南堅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民族地區主動服務和融入全省現代化發展大局,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保持穩定。
據了解,2023年,雲南省級財政下達707.5億元,支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等,實施“枝繁干壯”“幸福花開”“石榴紅”等重點工程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全省累計創建137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建成374個現代化邊境幸福村(社區),各民族更加團結和睦、親如一家,共同唱響“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主旋律。
這是雲南省綠春縣平河鎮梅尼新寨(無人機照片,2023年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作為文化和旅游大省,雲南積極推動各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雲南省政協委員、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汪玲介紹,文山州以節日為媒、以節日聚客、以節日促發展,促進州內各民族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全域創建,將各項工作都賦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和意義”,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引起了眾多代表委員注意。
雲南省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遺項目彝族海菜腔傳承人李懷秀說,要加大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力度,創新傳承人培養機制,讓非遺傳承走出去。
“直過民族與全國各民族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直過民族聚居區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雲南省人大代表、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縣長戈正旗說,要持續推動政策、資金、項目向直過民族聚居區傾斜,加快完善交通、物流、信息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直過民族群眾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天更藍、水更清、土更淨
雲南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2023年,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向優向好,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優良比例94.1%,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100%達標。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7.4%。綠美雲南建設全面提速,完成營造林418萬畝,新增綠化面積13.73萬畝。清潔發電量佔比為83.6%,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43%左右。
這是雲南省巧家縣小羊窩光伏電站(無人機照片,2023年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爭創美麗中國先行區”,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要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增強環保意識,引導群眾關注、參與、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逐步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數年前,雲南一群野生亞洲象北上南歸的故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生動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新圖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亞洲象的主要棲息地之一。當前,西雙版納州正全面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加大對亞洲象保護力度,亞洲象種群數量不斷增多。
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雲南省政協委員、西雙版納州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環境科科長王海艷對此表示,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無廢城市創建就是其中的一項基礎性支撐,要通過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循環治理,讓天更藍、水更清、土更淨。
對外開放打開新局面
雲南的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過去一年,雲南務實推進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建設,創新開行“滬滇·瀾湄線”“瀾湄蓉渝歐快線”“中歐+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效應不斷顯現,累計發送旅客超2500萬人次、運輸貨物超3000萬噸,運輸范圍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12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成為我國聯通中南半島及環印度洋地區的鐵路大動脈。全省口岸進出口貨運量增長32.2%,磨憨鐵路口岸成為我國對東盟的第一大鐵路口岸。
從老撾萬象站駛出的D888次“瀾滄號”列車行駛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境內的中老鐵路橄欖壩特大橋上(2023年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雲南將搭建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實體化運營和組織中心,推進中老泰引領示范通道和中緬通道建設。實施“一國一策”深化同周邊國家經貿合作,深挖RCEP項下貨物和服務貿易潛力,持續創建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創新跨境電商“展倉播”一體化發展模式。
雲南省人大代表、臨滄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湯培遠說,要加快推進大瑞鐵路保瑞段、臨滄-清水河等沿邊鐵路項目建設,統籌布局沿邊地區產業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字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