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擔使命 凝心鑄魂譜新章
——2023年雲南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理論武裝入腦入心、主流輿論強勁有力、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明新風深入人心……鋪開2023年雲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畫卷,亮點紛呈,催人奮進。
這一年,雲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振奮人民精神、凝聚興滇力量、展示良好形象,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雲南篇章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証、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高舉思想旗幟 凝聚奮進力量
旗幟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這一年,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置於全方位、系統性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格局中,不斷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聚焦主題教育,掀起學習熱潮——
“《習近平著作選讀》裡面的文章篇篇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隻有常學常新、常悟常進,才能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這是一位領導干部認真研讀《習近平著作選讀》的心得。
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認真組織《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等8種指定書目學習使用工作。創新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百縣千鄉萬村行”宣講活動,組建省委宣講團示范宣講44場次,推動參學單位開展宣講5萬余場次,覆蓋316萬余人次。
全省各地各部門始終把理論學習擺在首位、貫穿始終,採取讀書班、專題輔導、專題學習、自學等方式,推動黨員干部認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學習強國”雲南學習平台訂閱量達4072萬,尚學之風滿雲嶺。
理論宣講接地氣、有生氣——
這一年,各地持續打造“雲嶺百姓宣講團”等大眾宣講品牌,廣泛開展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活動,用大白話講述大道理。各地各部門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14萬余場次、受眾800萬余人次,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主題網絡短視頻征集評選展播活動。
理論宣傳有新意、有亮點——
這一年,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論斷、重要觀點,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宣傳實現報、刊、台、網全覆蓋。理論融媒體產品《自信中國說》連續兩年獲得國家廣電總局表彰,入選創新創優節目全國16強、西南第一,《中老鐵路的聲音》被中宣部評為優秀理論宣講視頻。
理論研究再深入、有突破——
這一年,雲南大學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單位。雲南省2篇論文入選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緊扣重大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實施省社科規劃2023年度項目和“馬工程”“三邊三好”以及智庫研究專項,以“揭榜挂帥”方式組織實施省社科規劃重大項目“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時代價值”研究,積極推動理論研究走深走實。
2023年度,雲南省獲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140項,立項數升至全國第13位、西部第4位。
壯大主流輿論 展示雲南新形象
2023年,雲南最火的形象IP莫過於“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省委書記王寧通過人民網致信網友,真摯歡迎大家來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全省各級各類媒體趁勢而動,策劃選題、設置議題、共建話題,全方位、立體化打造這一IP,“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火爆全網,閱讀量超230多億次,彩雲之南成為廣大網友心馳神往的“詩和遠方”。
這一年,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以樹立雲南好形象、發出雲南好聲音、展示雲南好經驗、傳播雲南好故事為主題主線,創新傳統媒體主動、新媒體聯動路徑,一篇篇有溫度、有力度、有品質的精品力作應運而生、鎮版刷屏,形成立體化、多層次、全媒體的宣傳態勢,為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重大主題宣傳濃墨重彩、有聲有色——
中心工作推進到哪裡,新聞宣傳就跟進到哪裡。
這一年,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周年重要時點,全省新聞媒體重磅推出“牢記囑托啟新篇,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主題宣傳,唱響“黨的光輝照邊疆 邊疆人民心向黨”主旋律。
圍繞主題教育,新聞宣傳庄重熱烈、平實朴實。各大央媒在重要版面、時段、網頁推出“雲南經驗”,深入挖掘各地各部門特色亮點。
聚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各級媒體全景記錄鏗鏘前行的“雲南行動”,新聞宣傳成為生產力,有力穩預期、強信心。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走進火熱一線,百名記者先后開展“轉作風 看發展”媒體基層調研行,打通立場和現場,一批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奏響奮進凱歌。
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報網端微聯合發力——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強用好,州(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一批省級重大傳播平台做大做強,雲南日報先后成立16個融媒工作室。
報網端微聯合發力,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麗香鐵路通車數次登上熱榜,“奮進的春天”網上宣傳激揚奮進,“我在雲南過大年”網絡互動溫暖喜慶,“我在邊疆望北京(第二季)”“茶香中國”“書寫中國”等一批跨省聯動、傳播量上億的融媒爆款“破壁出圈”……通過手段創新、全媒呈現,七彩雲南持續“上分”,在全國輿論場辨識度、美譽度大幅提升。
權威發布量效齊增、聲量放大——
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省兩會、推進“強省”建設、“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等主題,全年組織召開系列新聞發布會100場。“雲南發布”傳播力和引導力不斷提升,微信平台粉絲突破400萬,全平台總粉絲數超1200萬。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正氣充盈——
全省網信部門精心組織網上重大主題宣傳。開展“網絡名人雲南行”“‘Z世代’畫像中國”等活動,開展“清朗·雲嶺淨網”網絡生態治理系列專項行動,持續深化網上“掃黃打非”斗爭,有力遏制不良信息傳播擴散,網絡生態持續向好,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持續提升,網絡內容建設和管理工作成效顯著。
國際傳播立體多元、亮點紛呈——
“萬裡迎春歸·山海競呈祥”中印柬蒙四國迎春文藝晚會暨春節文化交流、中柬建交65周年大型文藝晚會暨“美麗中國·七彩雲南”文化交流、“花好月圓”跨國中秋晚會、新時代“一江情·一家親”國際人文交流、2022年度十大新聞發布暨瀾湄青年麗江挑戰、第十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等活動掀起傳播中華文化魅力熱潮﹔世界媒體峰會暨大象國際傳播論壇、怒江論壇、洱海論壇等高規格國際論壇隆重舉辦,不斷向世界講好美麗中國、七彩雲南故事。
推進傳承創新 繁榮文化事業
一首主題曲、一個吉祥物、一場非遺展、一個高峰論壇、一場晚會……2023年10月,創意雲南文化產業博覽會(2022—2023)在昆明舉行,精心設計的5項內容,吸引了1300余家企業參展,簽約金額達70余億元。
雲南文博會走過10個年頭,成為展示文化強省建設成果的一扇窗口。
這一年,雲南持續實施文化強省十大工程,制定系列三年行動計劃,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文藝精品不斷涌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新時代文化事業生機盎然。
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非遺、文物、博物館+旅游”等模式持續打造融合品牌,通過舉辦國際性文旅活動和體育旅游賽事活動,持續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供給。2023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在昆明成功舉辦,70個國家和地區的賓朋相聚彩雲之南,共促旅游繁榮發展。“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引領旅游發展新風尚,2023年全省共接待游客10.42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4萬億元。
文化產業,活力迸發——
積極招商引資,撬動省外資本來滇投資。評定昆明金鼎文化創意園等12家園區為全省文化產業園區。昆明市與富滇銀行合作,在全省首創挂牌成立文化創意特色支行,為文創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達729家,實現營業收入71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
文化根脈,保護傳承——
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申遺,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劍川成為雲南第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理、迪慶成功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助推鄉村振興”案例入選全國首批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東南亞南亞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基地、雲南考古體驗館挂牌開放。
文化碩果,百姓共享——
舉辦2023年全民閱讀活動1500多項,組織開展“文化大篷車·千鄉萬裡行”演出近1.5萬場。大關縣“流動的書香——背簍圖書館”入選全國2023十佳特色圖書館。2023年,全省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近3萬場,線上線下惠及群眾2億人次,讓文化熱在基層、亮在基層、暖在民心。
文藝精品,百花齊放——
深入實施雲南文化精品工程、滇版精品出版工程、雲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文體人才專項。電影《一點就到家》、紀錄電影《九零后》分別榮獲華表獎、入選北京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根據張桂梅事跡改編的電影《我本是高山》入選2023年度十佳優秀國產電影,大型音樂劇《綻放》亮相第二屆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西南聯大》等11種出版物分別獲省部級以上獎項,《什麼是雲南》《阿佤法官鮑衛忠》等圖書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全省作品版權登記數達到10萬余件,同比增長112.8%。
全省探索建設“文化基地+創意園區+人才高地”的“藝術家第二居所”,評選推出首批試點單位19家,培育單位18家。編制出版《雲南影視拍攝服務指南》,利用雲南“天然攝影棚”優勢資源,推動面向南亞東南亞影視基地建設,加快推進雲南影視業發展。
深耕精神沃土 澆灌文明之花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鮑衛忠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消息經新華社報道后,引起了強烈反響。一周時間內,全網閱讀量累計超2.6億次,廣大網友紛紛留言,向鮑衛忠同志表達敬意和不舍。雲南榜樣,再次在全國掀起學習熱潮,讓正能量澎湃起大流量。
一年來,全省持續將鮑衛忠作為重大典型組織宣傳學習,在主題教育開展中,組建鮑衛忠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在11個省級部門、10個州(市)、11所高校開展巡回宣講,行程8600余公裡,將典型的力量轉化為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動力。
精神的力量,直抵人心。這一年,雲南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大力弘揚社會新風正氣。
榜樣之光,映照雲嶺——
發布4名“雲嶺楷模”,評出70名“雲南好人”,推薦11人入選“中國好人”。常態化組織“最美退役軍人”“雲嶺最美科技人”“最美職工”“最美教師”等系列先進典型選樹宣傳活動,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氛圍更加濃厚。
文明新風,潤澤城鄉——
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統籌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園創建,各項創建工作穩步推進、提質增效。持續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開展首屆“尋找最美村規民約”活動,推選出雲南省“十佳最美村規民約”。參與“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愛心助農之網絡扶貧活動等網絡文明、網絡公益活動,讓文明新風浸潤網絡空間。
文明實踐,深入人心——
完成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覆蓋工作評估驗收,評出優秀等次43個、良好等次86個。協調中央音樂學院到雲南省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統籌推進“五個普及”文明實踐活動。
全省有實名注冊志願者821萬人、志願服務隊5萬支,全年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21萬場次,參與志願者達420萬人次,服務群眾1375萬人次,志願服務在雲嶺大地蔚然成風。
法治宣傳,卓有成效——
建立健全雲南法治宣傳產品資源庫,省庫收錄法治音頻作品600余件,州(市)資源庫入庫作品4132件,縣(市、區)資源庫入庫作品21648件。創制法小白、法小黑等虛擬普法人物,圍繞酒、氣、財、情等矛盾高發領域,制作推出100余期音頻、微動漫普法作品,深受基層歡迎和好評。省委宣傳部與省司法廳聯合舉辦“普法強基·法律明白人”在線授課、法治示范宣講、法治知識網絡競賽等系列普法活動,多元化、多手段推進基層普法工作,助力全省“三下降一扭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惡性命案發生率大幅下降。
時間鐫刻下奮斗的足跡。回望過去,信心更足﹔展望未來,步履愈堅。
新的一年,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郎晶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