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臨滄讓民族文化綻放廉潔新花

2024年01月31日09:59 |
小字號

“不貪不義之財,不做損人之事”“勤勞踏實,戒貪守矩”……這些是在永德縣廣為流傳、婦孺皆知的俐侎人諺語。如今這些諺語被該縣紀委監委制作成系列廉潔短視頻,在網絡平台上一經播出就迅速走紅,引導廣大群眾戒貪知恥、向上向善。

近年來,臨滄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本地民族文化獨特優勢,深入挖掘提煉少數民族文化中的“廉潔因子”,不斷創新載體形式,將民族文化與清廉元素有機融合,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廉潔品牌,持續營造形成崇廉尚潔的濃厚氛圍。

“民族文化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連,把廉潔文化滲透其中,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日常元素,讓群眾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熏陶。”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大力推進清廉建設的同時,充分與民族文化相結合,豐富廉潔文化的呈現形式,將廉潔文化更加生動活潑地傳播給群眾,實現以文化人。

與此同時,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根據地域特色,積極整合本地民俗文化、風土人情,讓廉潔文化與民族文化多元融合賦予新內涵。

“堅果飄香新半山,大榕樹下協商忙﹔簡朴文明辦婚禮,和諧相處好鄰裡﹔婚育新風進萬家,戶戶盛開幸福花……”借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數瑟貼近生活、易於傳唱的特點,鎮康縣紀委監委將廉潔教育、家風家教等融入其中,創作多首“阿數瑟”廉政調,多渠道多平台進行傳播,讓廉潔之聲傳遍村村寨寨,使廉潔文化更接地氣、更潤人心。

立足佤族喜愛歌舞,善於雕刻的民族資源優勢,滄源佤族自治縣紀委監委注重發掘佤族文化、民風民俗中的廉潔元素,將廉潔文化、農耕文化、鄉土文化有機結合,把“不吃宴請,不要賄賂”“不讓織的布錯紋路,不讓說的話丟失掉”等廉潔諺語設置在旅游景區,在山水田園間繪制廉潔諺語牆繪,讓游客和干部群眾既能看風景又能悟“清風”。

傣樓前、榕樹下,曼妙的舞姿、醉人的象腳鼓聲,在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不時可以看到群眾跟著歡快的節拍邊唱邊跳,好不熱鬧。為不斷拓寬廉潔文化活動范圍,該縣紀委監委借助縣文工團“文藝下鄉”演出等契機,把傣族的傳統舞蹈和音樂表演與反腐倡廉工作完美融合,“沉浸式”體驗讓群眾在寓教於樂中感受廉潔文化與民族文化擦出的新火花。

素有“金鏈子花盛開的傣寨”美譽的那京村,是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一個傣族聚居的自然村,該縣紀委監委圍繞“清廉村居”建設,積極探索廉潔文化與傣族傳統文化相融合的方法路徑,將勤廉典型、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因素融入廉潔文化建設,建成兼具“廉味”“傣味”的鄉村旅游景點,為鄉村振興注入“廉動力”。(楊瑜曦 劉珍)

來源:臨滄日報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