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是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在這塊熱土上,有一張享譽全國的名片——“班洪四大嫂”。
20世紀60年代末,國民經濟發展蕭條,全國上下糧食、蔬菜、肉食供應緊張,建於1965年的班洪飯店條件甚是簡陋,三塊土坯支著一口大鍋,桌子沒有一張,板凳沒有一條,加工涼粉用的是一個小盤磨,也是從貧下中農家裡借來的。用來經營飯店、旅館的六間茅草房分設在兩處,來往也不方便。在飯店工作的幾個女服務員都認為當服務員是侍候人的事,低人一等,服務很不熱心。
駐地解放軍知道情況后,就經常來幫助她們,組織她們學習。有一天,部隊的老李同志帶著毛主席的光輝著作“老三篇”來到飯店,和她們一起學習,一塊座談,並開展了憶苦思甜活動。通過憶苦思甜,大家都感到不是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而是自己的思想離毛主席的教導差得太遠。
后來,負責經營飯店的武國馨、羅燦珍、李幫秀、李秀蓮四位婦女反復學習毛主席關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教導。她們說,我們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舊社會不把我們當作人,新社會我們當家做了主人,隻有聽毛主席的話,才能心紅眼亮方向明。
思想一通,百事皆通。打這以后,她們的工作態度端正了,服務質量提高了,並且想方設法為旅客創造良好的食宿條件。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就地取材,勤儉建店,在群眾的幫助下,她們上山揀樹枝、打樹杈、抹泥、挑水,樣樣都干。經過一個月的奮戰,大家把所有房子和豬圈進行了一次全面整修。全店的被褥,都是自己縫洗。飯店沒有桌子,她們就在地上打上幾根木樁,四周橫上竹子,上邊鋪些木板,當桌子用。蒸飯缺甑子,就用廢木桶代替。就這樣,她們把飯店搞得有模有樣。
為解決食材供應的難題,她們自己種菜養豬,搞了副業生產,為國家提供了大量肉類、雞蛋、蔬菜等,既減輕了國家負擔,又降低了飯菜成本,讓飯店辦得經濟實惠,適合工農兵需要。飯菜的花色品種也從原來的1種增加到10多種,深受工農兵顧客歡迎。
盡管工作很忙,四位大嫂堅持把宣傳毛澤東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她們把毛主席的畫像端端正正地挂在正堂上,用一塊木板寫上“為人民服務”五個字挂在飯店的牆上,並互相囑咐說:“我們一定要把飯店辦好,要通過服務工作,把毛主席的關懷送到工農兵的心坎上。”四位大嫂把班洪飯店辦成了“毛澤東思想宣傳站”。
四大嫂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在全省、全國引起了極大轟動。1970年 8月10日,四大嫂的代表武國馨光榮參加了全國商業工作會議,同年,在北京天安門參加了新中國成立21周年慶典,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參加了國慶招待會,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毛主席送給武國馨大嫂一份珍貴的禮物——1個蘋果。
1970年10月9日,《人民日報》第二版以題為《紅太陽照亮了深山小店》報道了班洪飯店四大嫂的事跡,從而在全國掀起了“向班洪飯店學習”的熱潮,發起了“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服務行業學‘班洪四大嫂’”的號召。一時間,北京、天津、上海全國各地的代表團蜂擁而至,到滄源班洪飯店向四大嫂學習。 在那激情似火的歲月裡,“班洪四大嫂”的感人事跡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真實演繹,是滄源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樂於奉獻,樂於助人精神的縮影,是佤山精神的具體體現。
如今,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佤山幸福工程、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班洪各族群眾緊緊抓住發展機遇,興修道路、發展產業、加快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班洪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不斷傳承“班洪抗英”和“班洪四大嫂”精神,班洪鄉還修建了“抗英紀念廣場”“四大嫂飯店”和“四大嫂賓館”,由當地的榮海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經營,他們在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同時,通過發展旅游業和收購、代銷、供應當地的各類農副產品,直接和間接帶動班洪6個行政村320戶1061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班洪鄉以“葫蘆王地·傳奇班洪”為旅游品牌定位,一方面,加快以“紅色教育”為抓手的紅色旅游建設﹔另一方面,打造以生態旅游為抓手的“南滾河國家公園探秘游”為主題的班洪特色小鎮建設,帶動了“班洪抗英”“班洪四大嫂”精神的延續及當地群眾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帶來了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方式和農村群眾的美好生活!(余紅梅整理)
來源:臨滄日報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