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中國大理·鄉村振興進行時

雲南大理推動醫改解決群眾就醫急難愁盼

2022年06月29日10:1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大理6月29日電 (記者木勝玉)近年來,雲南省大理州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持續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推動醫改向新的領域拓展,鞏固擴大醫改成效,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全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著力打造“三個體系”

大理州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趙琳介紹,推進醫改中,大理州著力打造“三個體系”,一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二是疾病防控和應急體系,三是老齡健康和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

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圍繞區域發展戰略,建設好投資71.03億元的滇西區域醫療中心,重點打造五個專科醫療機構及滇西急救中心、檢驗檢測中心、醫技中心三大共享中心,將大理建成集醫療、教學、科研、康養為一體的區域醫療中心及人才培養基地,提升區域醫療服務保障能力。

在疾病防控和應急體系建設中,推進疾病防控和應急體系“雙提升工程”項目,雲南省第二傳染病醫院、大理州傳染病醫院2個新建類項目均已完成主樓封頂,全州11個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負壓病房和重症監護病房26 個改造類項目全部完工。2021年,全州無甲類傳染病、瘧疾和登革熱病例,彌渡縣被省級評估命名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及時率、處置及時率均為100%。

在老齡健康和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建設中,實現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簽約服務達到100%,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4.5%,63家醫療機構創建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挂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綠色通道比例達到100%。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全州共有托位數7455個,每千常住人口擁有托位數達2.23個,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托育機構信息管理系統成功備案的托育機構達到17個。

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據了解,為優化服務模式,大理州在全州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建立縣域內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將疫情防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成情況納入緊密型醫共體內部考核體系,有效促進醫防融合。

在祥雲縣“4·3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祥雲縣醫共體總院與縣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各基層衛生院緊密配合,全縣醫務人員混編作戰,有效保障了縣人民醫院臨時封控情況下群眾的正常醫療服務需求,緊密型醫共體共同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優勢贏得了實戰檢驗。

在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中,醫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結合部門職責,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及時協調解決醫改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財政部門積極支持配合申報國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項目,醫保部門積極支持推進

DRGs支付方式改革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人社部門協調解決了核准州屬公立醫院和公共衛生事業單位高出政策水平的績效工資總量,大理州委編辦積極申請省級人員總量管理改革的試點,改革合力進一步增強。

醫改取得“六個方面”顯著成效

目前,大理州已成功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全州現有臨床醫學分中心3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項目41個。三級綜合醫院服務能力提升迅速,醫療服務輻射滇西各州市及毗鄰地區。

同時,12家縣級醫院全部通過第一階段縣級公立綜合醫院提質達標,其中祥雲縣醫院、大理市一院2021年成功通過第二階段提質達標,達到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推薦標准。縣級醫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全州共有9家縣級中醫醫院通過綜合服務能力提質達標驗收,達標率居全省第一。

趙琳說,總結大理州醫改取得的成效,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居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與2015年相比,2021年全州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4.92歲提高到76.35歲。

二是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尤其是祥雲縣,2019 年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表彰激勵。

三是醫護人員滿意度明顯提升,二、三級公立醫院在崗醫務人員年均工資性收入從2015年的66470元提高到2021年的98658元,醫務人員滿意度逐年提高。

四是就醫負擔明顯減輕,2021年,人均住院費用從2015年的4628.6元增加到6407.0元,增加了1778.4元年均增幅僅為6.40%。

五是健康管理水平明顯加強,截至2021年底,全州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為64.54%,高血壓規范管理率為89.67%,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為82.7%。

六是便民服務明顯提升,全州共有31家醫療機構接入“一部手機辦事通”省級預約挂號平台,互聯網技術應用為患者提供線上預約、就診提醒、診間結算、移動支付、檢驗檢查結果查詢、信息推送等指尖醫療便民服務。

“未來,大理州將持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改革,持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趙琳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