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昆明官渡

昆明市官渡區:2026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

2022年01月17日16:2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官渡區:2026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

   14日,昆明市官渡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官渡區人民政府區長周燕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2017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繁重嚴峻的發展穩定任務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官渡區團結帶領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緊盯“四個爭當、三個助推”中遠期發展目標,拓格局、立產業、抓管理、優生態、重民生,成為全省、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昆明城市新中心、綜合樞紐重要承載區、開放發展引領區“三大功能定位”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五年來,官渡區地區生產總值從1002.16億元提高到預計的1420億元,年均增速5.8%,被評為“雲南省民營經濟綜合10強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38.84億元提高到52.24億元,年均增速6.1%﹔被評為“2018中國最具競爭力會獎強區”。連續四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位次從52位晉升到43位。

  抓改革、添動能,發展活力有效釋放。獲批自貿試驗區面積佔全省50%,全面推進141項國改和省改任務。外貿企業主體由800戶增至3423戶。引進市外資金487.53億元。有效注冊商標達5萬余件,總量居全省第一﹔知識產權服務、區塊鏈技術應用等10余個國家級、省級中心(項目)先后落地。

  補短板、固基礎,城市管理日益完善。“一軸六片區”引領空間布局,“五圖疊加”模式深度推進。建成道路總裡程478.65公裡。新增5G基站1706個,總量居全市第一。建成回遷安置房286.57萬平方米,食品安全等級連續五年保持A級。“毒品中轉站、集散地”通報警示地區順利摘帽,“一核多維、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模式成為全省樣板。

  嚴治理、重保護,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投入44.5億元實施治水項目72個。建成寶豐、星海等8個濕地面積達5490.5畝。投入10.44億元實施環衛一體化。新增城市綠地144.76公頃。依法整治“兩違”建筑9767宗1200.8萬平方米,被評為“雲南省生態文明區”。

  保民生、增福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連續五年民生保障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近70%。大力實施“三名”工程,改擴建各類校(園)50所﹔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人數10.86萬名,總量佔全市一半以上。新增醫療衛生機構247家﹔全省唯一一家入圍全國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提供有效就業崗位14.3萬個。投入1.85億元,助力祿勸縣雪山鄉、東川區因民鎮等6個鄉鎮率先實現脫貧摘帽。常住人口160.23萬人居全省第一。

  優服務、強作風,自身建設氣象一新。不斷把“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實際成效。全方位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辦理人大建議428件、政協提案531件,面商率、滿意率均達100%。“三公”經費年均下降27%。

  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官渡區將進入轉型升級攻堅期、對外開放機遇期、城市建設提速期、公共事業繁榮期、提質補短關鍵期“五期疊加”重要節點,昆明城市新中心、綜合樞紐重要承載區、開放發展引領區建設迎來“三勢迸發”的良好發展局面。全區要樹立“破”的思想﹔明確“轉”的方向﹔提升“立”的本領,在全市、全省各項工作中當表率、做標兵。

  聚焦昆明城市新中心,打造產業集聚的實力之區。優化“一軸六片區”空間布局和“五圖疊加”模式,加快打造“4321”金字塔型現代化產業生態圈,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服務貿易、文旅康養“四大產業”集群。到2026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高質量發展指標在中國百強區、中國投資競爭力百強區排名中爭先進位。

  聚焦綜合樞紐重要承載,打造擴容提質的品質之區。發揮航空、鐵路、公路等物流樞紐優勢,主動融入中越、中緬跨境直達運輸發展,構建“通道+樞紐+網絡+平台”的現代化物流運行模式,打造內聯外接、環網互補、節點暢通的樞紐格局。

  聚焦開放發展引領,打造改革創新的先行之區。搶抓RCEP生效和中老鐵路開通的機遇,積極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等建設發展﹔聚焦自貿試驗區主戰場。不斷優化經營主體、商品結構、貿易方式,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商品聚集地和昆明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

  聚焦生態環保建設,打造和諧共生的示范之區。實施百園建設、千樹復壯、城市增彩工程,推動“水、城、人、文”融合發展,推進投資、生產、流通、消費各領域節能減排,培育低碳新興產業。

  聚焦共建共享理念,打造治理高效的幸福之區。基層治理精細化、城市治理長效化、政府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養老、文體等普惠性、均等化、優質型民生事務全面加強,類別化、分層次、階梯式社會保障機制完善健全。(丁燕)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