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牛”起來了

2021年05月28日17:11  
 

景谷普洱天賜牧業養殖專業合作聯社肉牛養殖基地。(資料圖)

肉牛養殖,普洱有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還有實干精神和發展動力。

近年來,雲南省委、省政府將肉牛產業作為八大重點產業進行打造,出台了《雲南省支持肉牛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措施》,就此東風,普洱市走上肉牛產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騰飛之路。

普洱市國土面積全省第一,全市現有天然草原2231萬畝,人工草地56.62萬畝,農作物秸稈、蔗稍年產量達150.7萬噸,人工種植用於青貯的全株玉米,皇竹草、巨菌草等達300.15萬噸,豐富的牧草為發展肉牛產業提供了充足草料資源。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千億級肉牛產業目標的要求,普洱市把肉牛產業作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產業來培植。

截至2020年,普洱市肉牛存欄67.64萬頭,其中能繁母牛存欄23.67萬頭,肉牛出欄25.82萬頭﹔全市完成牛肉總產量2.99萬噸,實現產值32.44億元﹔肉牛存欄、出欄、肉產量全省排名第8、9、10位﹔全市有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258個﹔有雲嶺牛、江城黃牛、雲南高峰黃牛及外引的西門塔爾、婆羅門等多個肉牛品種﹔建有年屠宰1萬頭肉牛(集屠宰、排酸、分割、冷鏈為一體)的標准化加工生產廠3個。

數據表明,普洱肉牛產業迎來了“春天”,在近年普洱市委、市政府積極策動肉牛產業轉型發展,大力實施政策牽動、項目拉動、龍頭帶動、品牌驅動、市場推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廣大鄉村肉牛產業講起了又一個“春天的故事”,“牛”起來了。

在決勝脫貧攻堅戰役中,肉牛養殖功不可沒。以普洱金孔雀綠色牧業有限公司與普洱天賜牧業養殖專業合作聯社投資建設的中國滇南雲嶺牛擴繁育基地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合作聯社+合作社分社+建檔立卡貧困戶+基地”的產業扶貧模式,帶動周邊散戶積極向企業靠攏,直接對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技術支持,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自身的養殖技術,發展規模化肉牛養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普洱天賜牧業養殖專業合作聯社,已形成種牛擴繁、肉牛養殖、屠宰加工銷售、冷鏈運輸、精飼料生產加工銷售及牧草種植業務的完整產業鏈,合作社已帶動當地1700多戶農民實現每年每戶增收4000元。

打下堅實基礎值得欣喜,事業進步永無止境,普洱市頂層的指揮棒從容揮動:培育肉牛發展重點鄉(鎮)和重點村,實施基礎母牛擴群增量補助,建設和完善肉牛凍精改良體系,建立健全飼草料供應體系,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肉牛養殖機械化水平,加強金融支持服務,保障肉牛產業發展用地,提升肉牛產業數字化水平,強化協調服務和督促落實。

這被稱為“普洱牛十條”的措施,為“把普洱市建設成為現代肉牛產業發展及草料生產示范基地,力爭成為雲南省最大的現代肉牛養殖加工營銷基地”的目標上緊了發條。

近日,普洱市出台金融支持肉牛產業發展有關實施方案,通過“政府+保險公司+銀行+龍頭企業+養殖戶”的帶動模式強化金融服務肉牛產業發展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一是實施肉牛養殖政策性保險,計劃通過一輪5年保險,實現50萬頭成牛/年+50萬頭幼牛/年的存欄在保目標。二是按照“保險先行、銀行支持、科技支撐、防疫保障”原則實施“政銀保”聯動,駐普銀行為肉牛養殖主體以優惠貸款利率提供信用貸款、肉牛抵押貸款、“保單+公司增信”貸款等多種專屬金融產品支持。三是對符合雲南省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扶持條件的養殖主體可給予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扶持。四是實行肉牛產業發展以獎代補政策,對經營好的養殖主體給予獎補支持。五是明確“政銀保”協作業務合作流程和理賠款項扣劃流程,確保各項工作有據可依。

據了解,為肉牛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的措施早有實施:自2017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工作安排,中國人壽財產保險普洱市中心支公司在瀾滄縣開展基礎母牛保險服務。三年來,累計參保養殖場(戶)36851戶,數量75983頭,保費1329.69萬元﹔累計受理瀾滄縣基礎母牛死亡案件2219起,累計賠付1109萬元,有效提升肉牛養殖場(戶)的風險保障。

在未來規劃中,普洱市將以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為抓手,走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的發展道路,推進肉牛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規劃建設“三區三園一中心”(三區:以景谷縣為中心的北部優質肉牛和景東、景谷、鎮沅的高端肉牛區、以思茅區為中心的中部優質肉牛和墨江、寧洱、江城、思茅的高端肉牛區、以瀾滄縣為中心的西南肉牛屠宰加工分割中心和瀾滄、西盟、孟連的交易區。三園:景谷縣肉牛現代產業示范園、瀾滄縣肉牛現代產業示范園、江城縣黃牛現代產業示范園。一中心:在瀾滄縣肉牛養殖示范園建設集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大數據、肉牛線下線上交易為一體的大型加工貿易中心,力爭打造成為國家級或省級現代肉牛產業示范園區)。通過規劃建設,到2025年全市肉牛飼養量達210萬頭,存欄150萬頭,出欄60萬頭,其中能繁母牛存欄62萬頭,實現肉牛產業綜合產值300億元,實現稅收4.5億元左右,帶動社會就業11萬人左右。

未來預期是,通過項目實施,全市肉牛出欄大幅增長。當全市肉牛出欄達到100萬頭左右,牛肉供給由冷鮮肉轉向重點生產以雲嶺牛為主的高端牛肉產品(如:雪花牛肉可媲美日本神戶牛肉,售價每公斤最高可達6800元)。牛肉產品加工業快速增長,重點生產綠色優質高檔黃牛干巴等牛肉產品,產業向下延伸,精加工成色、香、味俱佳開袋即食的優質肉鬆、肉絲等綠色食品上市,走入尋常百姓家。培育1—2個全國馳明商標,創建3—5個知名品牌。屠宰加工附產品牛血清可用於生化研究、遺傳工程和醫藥研究、用作醫藥保健食品、調味品﹔牛皮主要用於制革,產業向下延伸至制鞋、牛皮服裝(腰帶)、體育用品等﹔牛骨以無機成分為主(其中磷酸鈣約86%,磷酸鎂1%,其它鈣鹽約7%,氟約0.3%),通過分離、濃縮、水解、生物提取、滌化等工序后得到食品級的膠原蛋白產品、鈣類食品和調味品。牛骨在飼料工業中也大量使用。當全市肉牛出欄達到200萬頭時,將肉牛產業打造成輻射種植、物流、精深加工、包裝、養殖庄園、旅游、美容養生、生物肥等多個行業,同時帶動一大批勞動力就業、增加稅收的支柱產業。

如此前景,普洱當真是“牛”起來了。(梁荔 李毓珊)

來源:普洱日報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