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樂中學作習時間鐘。
“播樂山巍巍,七曲河洋洋,山之麓,河之旁,濟濟多土正拓荒......”“九五”播樂起義的硝煙早已散去,播樂校歌在校園唱響,“拓荒、播樂、育人”的“九五”播樂精神在珠源大地代代相傳。
沾益區是珠江的發源地,屬革命老區(縣)。紅軍長征中先后兩次途經沾益,經過沾益100余個自然村,在沾益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紅軍在沾益區的活動,對珠源大地的革命形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雲南省工委的的指示下,溫培群、樊子誠等黨員干部、進步人士以教書為掩護,先后在播樂小學、播樂中學創建了黨的特別支部,之后又改組為沾宣平中心縣委、滇東北臨工委,負責沾益、宣威、富源、曲靖四縣的黨務工作,在群眾中發展黨員100多人,在沾益、富源、宣威、曲靖等縣建立了40余個革命據點,以播樂中學為中心的播樂地區逐漸成長為黨在滇東北開展革命斗爭的重要基地。
隨著革命條件的成熟,1948年9月5日,按雲南省工委指示,在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三支隊的接應下,播樂中學師生員工及附近農民武裝600余人成功地舉行了“九五”反蔣武裝起義。起義甫一爆發,便在南盤江畔點燃了革命烽火,並迅速在滇桂黔邊形成了燎原之勢,滇東北開展革命斗爭的氣象也為之一新。
烈士紀念碑。
如今,“九五”播樂起義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播樂中學在長期革命中形成的“拓荒、播樂、育人”的“播樂精神”卻從未湮滅,經過時代浪潮的沖刷而愈加激昂。
近年來,歷屆沾益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和修繕,以播樂紅色教育基地為支點,拓展延伸紅色教育內涵和外延,挖掘《太行山上》詞作者桂濤聲、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杜正雲一家三代紅軍守墓人等先進典型人物故事,讓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強化黨的歷史、革命傳統、愛國主義學習教育,筑牢信仰之基,匯聚磅礡力量 ,推動高質量發展。
烈士陵園。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沾益區將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黨建引領發展、以經營的理念突破發展、盤活資源撬動發展、以人民為中心保障發展”的思路,強化創新驅動、開放帶動、改革推動、區域聯動,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城鎮化體系、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奮力將沾益打造成曲靖中心城區北部現代山水新城、綠色先進制造業示范區、珠江源生態田園宜居地、區域綜合交通物流樞紐,以優異的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雷學高 范守同 雷宇 巴秋婷 文�圖)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