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難點見真章 注重細節提品質

老舊小區改造改出新氣象

2021年04月28日17:12  來源:玉溪日報
 
原標題:老舊小區改造改出新氣象

峨山縣以人民為中心,加大縣城老舊小區改造力度,破解難點見真章,注重細節提品質,大力建設智慧、安全、文化小區,縣城老舊小區改造改出新氣象、新生活、新業態,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配強智能化系統

打造便民生活圈

“小王,稱兩斤米線。”“小王,給大媽來兩條卷粉。”每天清晨,桂峰小區住戶隻要五六分鐘便能在家門口的便民商鋪買到早點食材,省心又省事。

這是峨山縣老舊小區改造、打造“十分鐘”便民生活圈釋放的福利。峨山縣以數字化城市建設規劃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想住戶所想,應群眾所應,小區通信光纜等管網鋪設先行,並在此基礎上配強小區門禁、監控、充電和停車四大智能化系統,建設智慧小區方便住戶。

在已完成改造的南苑、桂峰小區12道進出大門,布設門禁智能控制系統,把好出入小區第一關。每天數以千計的車輛和人員,通過人臉、車輛精准識別和體溫感應進入小區,有效提高小區的疫情防控能力,讓住戶出行更方便安全。

與平安峨山建設大數據聯網,布設智能化監控系統,做到全天候監控無死角,小區所有安全、犯罪隱患自動上傳公安大數據平台,給予第一時間處置。智能管控大幅增強住戶的安全感,到目前為止,小區治安事件保持“零”。

在小區搭建17個智能化充電單車棚,滿足170輛電動車充電,有效破解小區電線私拉亂接現象。建設停車智能化系統,破解小區停車難,與移動公司合作,安設門禁車輛電子杆系統及停車位感應設備,車輛入門瞬間被智能跟蹤和管控,有效解決車輛亂停亂放問題。同時,實行錯時停車,使小區有限車位疊加增量,解決親朋造訪和周邊區域停車難題。

“輸血”變“造血”

內生動力共建共治

縣城老舊小區改造規劃五期,概算投資5億元,其中改造面積82萬平方米,受益人口近1.8萬人,佔縣城建成區常住人口近一半。目前,第三期工程正抓緊施工,有望年內完工。

峨山縣創新思路破難題,採取“財政投入+社會投入+小區資產盤活”方式籌集資金,解決項目推進資金缺口。一期、二期工程投資9500多萬元,除各級財政補助外,整合管線單位和天然氣公司投入960萬元,共同建設﹔以地生財,以財融力,通過一、二期小區停車位和商鋪資產盤活3600多萬元,有效彌補改造缺口資金。

共建共治並舉,建立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治理機制,推進綜合治理、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多網合一”,把改造后的49個小區整合成一個物業服務項目,實行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如今,昔日的老舊小區脫胎換骨華麗蝶變,小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穩步增強,“小區就是家,家就是小區”成為共識。

建強文化設施

培養新時代市民

住在小區的學生李學才是“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的常客,他通過聽、讀、看、誦等智能閱讀,輕鬆汲取文化知識。他說,沒想到小區還有圖書館,閱讀路徑多,查閱知識點快。

峨山縣多措並舉建設小區文化,充分利用牆體空間和邊角空地,精心繪制牆體畫,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峨山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強調峨山市民公約﹔以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平台,定期上黨課,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部門聯動開展民法典進社區宣傳,增強市民法治意識﹔舉辦“七夕秀恩愛”等系列家風家訓傳承主題文藝演出,傳播文明新風,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摒棄丑陋惡習﹔利用小區非遺傳習室,舉辦彝繡培訓班等,讓群眾學習致富技能。通過立體化、多維度人文情懷建設文化小區,造就感黨恩、有文化、懂法規的新時代市民。(方加進 李燕霞 李向陽)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