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五色花米飯中的羅平布依族風情

2021年04月18日10:42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採摘幾種可食用的野生植物。

“三月三”是布依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更是布依族文化和風情的傳承和展示。布依族擅長種植水稻,有“水稻民族”之稱。花米飯是布依族的特產,羅平縣當地村民都有染花米飯的習俗,每家每戶都會備足天然的染料,制作五色花米飯這道美食。

4月14日,農歷三月三這一天,走進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魯布革布依族苗族鄉舌坡村委會浪歪村,這裡位於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素有“雞鳴三省”之美譽。生活在這裡的布依族是一個充滿風情魅力的民族,透過五彩斑斕的花米飯感受布依族濃郁的民族風情。

清洗制作染料的枝葉。

當天上午,勤勞的布依族群眾就會早早到山上採摘幾種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我們把山上採摘的這些植物的莖、花、葉分別搗碎,作為做花米飯的原料放在鍋裡面煮,再把汁水過濾后作染料。”浪歪村村民李香介紹說,花米飯的制作流程復雜,先將當地優質糯米洗淨后分別浸泡於紅、黃、紫、黑等顏色的植物染料中,染料的溫度及浸泡時間都非常講究,待各種鮮艷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將它拿到水邊淘洗干淨,再將花米飯蒸熟,最后置於簸箕陰干,美味的花米飯就制作好了。 

花米飯的染色絕不是為了悅眼,五色非為人造,全部源於自然。白色是米的本色,無需染制,源自天然﹔黑色是用楓葉及其嫩莖的皮搗爛浸泡,濾淨后把料汁放鍋中用小火煮到五、六十攝氏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黃色可用密蒙花搗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黃橙色的染料液﹔紫染料用紫藍草經水煮而成,泡出來的米就成了紫色﹔紅染料用楓葉和紫藍草混合而制,浸泡后便成鮮紅色。

制作五色花米飯。

食用時,當地群眾把染好的紅、紫、黑、白、黃五種顏色的花米用木蒸桶蒸,蒸熟后,滿眼色彩鮮艷的五色花米飯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沁人肺腑的香味滿屋飄溢。因為原料全都是來自大自然,色素全是植物熬制,可謂大自然之精華。所以,色澤也好,味道也罷,都是自然而又自然,非但對身體無害,內中還含有大量的身體所需元素,是真正的無公害綠色食品。

布依族素愛潔淨,又得羅平青山秀水之靈氣,是一個充滿了風情魅力的民族。制作五色花米飯的技藝在布依族中流傳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並由此賦予它無盡的詩情畫意,不但色彩鮮艷,而且味道悠遠。每一種顏色都有其象征意義,黑色象征生命,紅色象征著歡樂,黃色象征著真摯,紫色象征著吉祥,白色象征純潔。同時,每一種顏色還蘊含著藥物功效。五色花米飯已成為布依族最具特色的飲食符號,在賴以生存的基本食物上染上五彩,這是一個農耕民族對糧食的尊敬與發自內心的珍惜。

羅平布依族的五色花米飯。

五色花米飯作為布依族人民的傳統美食,歷經一代又一代布依人的傳承與堅守,布依族美食已是時間的味道、是山水的味道、是人情世故的味道。目前,不僅在國內暢銷,還遠銷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其他國家。(李忠橋 文�圖)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