矻扎扎節:哈尼族農耕祭祀大典

2021年04月13日17:19  
 

哈尼族的“矻扎扎節”是一個祈求祖先、神靈護佑庄稼豐收、畜禽發展、人丁興旺、村寨康寧的緊緊跟農業生產有關的節日。它是哈尼族春耕播種結束的標志,同時也預示著一個沉甸甸的秋收。

受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龍壩鄉勐裡村墨埔村民小組的邀請,前往該寨參加一年一度的“矻扎扎節”,有機會走進他們的生活和祭祀現場,身臨其境地觀摩和感受哈尼族這一傳承了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盛況。根據哈尼族傳統物候歷法的計算,每年農歷四月第一個屬虎日是“矻扎扎節”的開始,節日一般為三天,即虎日、兔日和龍日,其中兔日舉行的各種祭祀活動是節日的核心。

哈尼族在千百年來的山地農耕生產實踐中,根據物候變化,把一年分成暖季、熱季和寒季三個時令,與此相對應形成了三大節日:暖季的“昂瑪兔節”、熱季的“矻扎扎節”和寒季的“米索扎節”。“昂瑪兔節”是一年中農耕生產開始的標志,“矻扎扎節”標志著一年中春耕活動已基本結束,“米索扎節”則是一年結束和新一年開始更替輪回的時節。“矻扎扎節”在“昂瑪兔節”和“米索扎節”的中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一年春種秋收的時令輪回中,哈尼族主要從事的都是山地農耕,所以這三大節日的核心就緊緊圍繞農耕活動展開,其目的就是祈福村寨安康、六畜興旺、五谷豐登、人丁興盛,真實地再現哈尼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及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

虎日,全寨停止生產勞作。人們清掃房屋,淘洗水井,浸泡糯米,把寨裡寨外打掃得干干淨淨,特別是修繕從寨子裡通往“苦奴雪堵”(建寨時選定的在“矻扎扎節”時專門宰殺牲牛的地方)的小徑,准備各種節日中所需的菜肴;把全寨共同出資購買的一條黃牛牽到寨子的中間,讓牛在寨子中過一夜;龍日則是走訪親朋好友的日子,人們呼朋喚友,大擺宴席,歡歡喜喜慶賀佳節。

兔日的早晨,家家戶戶舂糯米粑粑、做湯圓,從山上採來一種叫魚車車奴的草和一種叫哈捌的灌木樹葉,插在門口旁的哈巴中,迎接哈尼族民間司管農業的大神威嘴和石批回到哈尼山鄉巡視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每戶宰殺一隻雞看雞卦,用雞肉、三個湯圓、三杯茶、三碗酒祭祀祖先。中午的時候,竜頭(哈尼族傳統文化的承襲者,主持一年一度的祭寨神活動)打上包頭,穿上民族服裝,腰間別上一把尖刀,裝扮一新后,用米篩端著一把早已准備好的青草,外加一杯茶、一杯酒、三個湯圓獨自一人從家裡出來,前往系在寨子中間廣場的黃牛邊,給牛吃草,安撫牛魂。他念誦道:“牛啊,今天我們要把你獻給威嘴和石批大神了,請你原諒我們的選擇,你就高高興興地接受我們的安排吧;你是最好最好的一條牛了,你是太陽下面最美最美的一條牛了;殺你祭獻神,神們最開心,庄稼長得好,寨子得平安;牛啊,我們把你殺翻作祭祀,不是今天我們才興起的,這是阿匹梅煙(哈尼族傳說中最大的神靈)傳下的規矩,在我們苦扎扎的時候一定要殺翻一條牛做犧牲,這樣風才不會吹倒庄稼,水才不會沖走庄稼,山才不會塌下來壓住庄稼……”竜頭詳細地把從古至今承襲下來的“矻扎扎節”殺牛祭祀的過程和如何湊錢買牛、牽牛、捆牛、殺牛、分牛肉、用牛肉祭祀等一一唱敘給牛聽。

這頭牛不能缺角、腳、耳等,必須是一頭健康的牛。至於是黃牛或者是水牛,似乎沒關系。

竜頭在安撫牛的時候,寨中每戶一個男子來到廣場,在廣場的一個角落裡靜靜等待竜頭誦念安撫牛的經文。竜頭站起來離開牛后,人們就把牛牽上,穿過寨子,走到寨頭,再從寨頭折向寨子東南下方的“苦奴雪堵”,這裡是墨埔村民小組的先輩們建寨時選定的“矻扎扎”時專門殺牛的地方。

“苦奴雪堵”離寨子約400米,是一個小山凹中的草坪,草坪的上方是寨人培植的一蓬蓬竹子樹和灌木林,一條小路從草坪中間穿過,小路通向東南山坳裡的小河,河的兩旁是層層的梯田。河水清澈見底,嘩嘩流淌。路的下方是一片原始的灌木林,雖然面積不是很大,但保存很好。這片原始灌木林是每年春耕結束時進行“兜竜突”(全寨為糧食作物驅趕阻攔一切邪惡的儀式)的地方,屆時,在林中以豬、雞等祭祀。

正值春夏之交,各種植物蓬勃生長,草坪間開著鮮艷的瑙瑙阿董花。人們蜂擁而上,把牛按倒,拖到草坪下方一個坎子上,讓牛的脖子伸至坎子下,而牛身則在坎子上的草坪裡。人們用一根竹子斜斜地壓住牛肚,讓牛無法動彈。

竜頭走到坎子下方的牛頭邊,左手提著拴在牛角上的繩子,把牛頭微微提起來,他開始念誦殺牛詞:“今天是我們過矻扎扎的日子,今天是最好的吉日,此刻是最好的時刻;在苦奴雪堵我們先祖選定的這個地方,我們已經按翻一條最好最好的牛了;這條最好的牛獻給我們最敬重的天神威嘴和石批,獻給我們哈尼族的祖先;讓庄稼好起來,栽下一棵發出十蓬百蓬,一棵稻杆結出稻谷百顆千顆;讓畜禽發起來,今天殺掉一條牛,明天生下牛兒一群群;讓財氣旺起來,像河裡的水一樣,財運滾滾來,擋也擋不住;讓人丁旺起來,老人得長壽,孩兒健康長……”念誦畢,他從腰間拔出尖刀,插進牛的脖子,一直斜插至牛心。頃刻間,牛就蹬蹬腿死掉了。

人多力量大,人們勤手快腳就把牛給剝好了。牛肉的分配採取平均主義,不管家裡有多少人,從瘦肉到骨頭、心、肝、肚、肺、腸子、血,甚至牛皮都是家家一樣,不多不少。

在分配中,唯一不分的是牛的下顎骨,竜頭跟在摩匹(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協調主持一切祭祀活動)的后面到草坪的東南方路下選擇一棵樹把骨頭挂在樹上,所選擇的必須是會開花、會結果的樹才吉祥。

牛肉分好,牛下顎骨挂上樹后,家家戶戶由一個男人到“苦奴雪堵”處領回牛肉。當天下午,各戶待牛肉煮熟后,把一碗牛肉放在米篩內,再加上三個湯圓、茶、酒等由家中年齡最大的婦女祭祀祖先、灶神、門神和威嘴、石批。

傳說,很久以前,哈尼族種下的庄稼長不好,收成很差,畜禽也養得不好,人們缺衣少食,艱難度日。天神摩咪派威嘴和石批來到哈尼山鄉巡視,兩位神靈來到后,雖然生活很苦,但哈尼族人還是家家戶戶出一點錢買一條牛殺了招待,兩位神靈很感動,決定一直幫哈尼族看管農作物直至糧食收獲后才離開。結果,這一年人們獲得了大豐收。從此后,每年春耕結束,人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迎接兩位神靈,這就是哈尼族“矻扎扎節”的來歷。而威嘴和石批則成為了哈尼族傳說中司管農業的兩位大神。

“矻扎扎節”是哈尼族春耕播種結束的標志,同時也預示著一個沉甸甸的秋收。(通訊員  敏塔敏吉  文/圖)

來源:普洱日報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